揭秘拆迁方常用的几种伎俩
时间:2024-06-29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几种拆迁方惯用的策略:一,强拆威胁。被拆迁人常常难辨真伪的。除非是违章建筑,在没见到任何盖法院公章的强制拆除裁定,强制拆除都属于违法行为。二,置之不理。三,略施恩惠。
拆迁方常用的策略
一,强拆威胁
根据2011年新的征收条例规定,强拆必须经过法院主导或法院授权,行政强拆已不再存在。除非是违章建筑并有违章建筑的认定,否则没有见到任何盖法院公章的强制拆除裁定,强制拆除都属于违法行为。在政府的维稳和依法行政的双重压力下,拆迁方在一个项目中多次使用强拆的空间非常有限。然而,作为一种威胁和恐吓的手段,强拆对被拆迁人来说仍然是最具威慑力的。被拆迁人往往无法分辨强制拆除的合法性,导致他们认为一旦对方强拆,自己只能事后救济,无法制止这一行为。这种心理假设使被拆迁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因此拆迁方一旦威胁强拆,往往能够抓住被拆迁人的软肋,尤其对于被拆迁企业来说,强拆的后果往往是生产和设备的破坏,即便事后费力救济,企业主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因此,强拆无疑是最强劲的心理攻势,尽管大部分时候只是一种心理攻势。
二,置之不理
当拆迁只剩下几户时,拆迁方有时会突然转变态度,不再积极找被拆迁人谈话,而是告诉他们不再拆除房屋,也不会有任何补偿。他们可能会暗示水电问题不会主动断开,但由于施工原因可能会导致断电。然而,被拆迁人应该明白,拆迁的时限并不是由最基层的拆迁办定的,往往是由县一级政府或其他机关确定整个拆迁的框架流程,拆迁办只能在这个框架内操作。实际上,拆迁办的权限也有限,对于拆迁期限并没有主导决定权。这种策略旨在让被拆迁人觉得之前的坚持变得毫无意义,因为经历了前期的持久战后,被拆迁人往往疲惫不堪,容易被这种突破心理防线的策略所影响。这一招式考验的是双方谁更有耐心和更能忍耐。
三,略施恩惠
拆迁方往往会给出各种奖励,比如在测量房屋时故意多评估出几平米,稍微提高各项补助。对于企业,即使没有营业执照,仍然给予停产停业的补偿。同时,拆迁方还会告知如果不及时签署协议,后一阶段可能无法享受这些好处。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拆迁办的小恩小惠。简单来说,拆迁方给出的方案无论在细节上如何放宽、如何优惠,实际上都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中。这就好比买衣服打了九五折,实际上还有五分利润大家完全看不到。因此,在拆迁方案框架下的优惠,其本质仍然是对方的控制,而不是我方的利益最大化。通过了解拆迁方常用的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拆迁谈判,分清对方真实的对价和套路,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对方的伎俩,我们才能在谈判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小产权房拆迁是否能够得到补偿?
小产权房拆迁时能否得到补偿的问题。小产权房因缺乏合法手续和法律保护,在拆迁时很难得到相应的补偿。但具体能否获得补偿需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已履行审批手续的小产权房拆迁补偿归集体所有,而违法建筑则不予补偿。涉及拆迁时,建议与拆迁方协商,并根据当地拆迁补偿标
-
拆迁方提供的法律文书是否可以不签署?
拆迁过程中法律文书的送达问题。法律要求执法人员将文书送达给本人,如本人不在,可送达给成年家属或企业法定代表人。若拆迁户拒绝签收,可通过基层组织见证、拍照录像、公告送达等方式处理。收到后需仔细阅读并理解文书内容,填写日期时需特别注意。不签署并不意味着不
-
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
-
厂房被拆迁怎么办
-
拆迁协议什么样的
-
补偿不合理不搬迁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