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者安置房补偿。然而,很多被拆迁人反映,拆迁方并没有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而是直接规定了货币补偿方式。
被拆迁人对此产生了疑问:拆迁方这样做真的能得到法律支持吗?
实际上,在征地拆迁项目中,补偿政策的限制是普遍存在的。有些旧城改造或者棚改项目也制定了特殊的补偿政策。但是,强制被拆迁人选择某种补偿方式和鼓励被拆迁人选择某种补偿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被拆迁人需要先弄清楚自己所面对的情况。
例如,在某镇进行棚改拆迁时,补偿方案明确规定:“被拆迁人全部放弃安置房的,除计算货币补偿款之外,还应给予全部放弃安置房补助。”
其他地区也出台了鼓励拆迁货币补偿的相关政策,例如购房贴息补助等优惠政策。这样的奖励条款实际上是一种调整型的政策,往往与地方的房地产调控有关。
被拆迁人可以自主选择接受这些奖励或补助性政策,但是需要注意,我们的选择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征收方不能强制我们接受他们强加的补偿方式。
在实践中,很多被拆迁人遇到征收方要求签署类似“放弃安置房承诺书”的文件,相当于给被拆迁人的选择权上了一道枷锁。被拆迁人有权拒绝签署这样明显不平等的协议文件。
政策倾斜的基础是保障被拆迁人的正常安居生活不受影响。有被拆迁人表示,他们曾考虑配合征收方的工作,准备接受货币补偿方式,但是看到补偿款数额时感到困惑。
在周边房价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征收方给出的货币补偿价格却很低。如果接受这样的补偿,被拆迁人就要主动降低居住水平,或者花钱才能买到与以前差不多大的房子,全家的生活水平都会下降。
对于这样明显不合理的补偿,被拆迁人难以接受,也是法律不允许的。即使某些地区因为某些原因不便提供安置房,也应该尊重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和获得公平合理补偿的权利,不能将困难都压在被拆迁人身上,更要严格遵守保障被拆迁人原有居住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原则。
总的来说,货币补偿还是安置房补偿,是被拆迁人自己的选择权,受到法律保护,征收方不能随意剥夺。但是,征收方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或补助政策,鼓励被拆迁人选择某种补偿方式,接受与否是被拆迁人自己的权利。
如果被拆迁人遇到征收方强加某种补偿方式,或者补偿条件明显不合理,可以拒绝签署协议,拒绝搬迁,并依法争取充分合理的补偿。对于征收方提供的其他文件,被拆迁人不清楚会对自己的权利产生何种影响时,可以暂时拒签,并先向专业律师咨询,确认是否可签署。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在商铺门面房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能否获得条件相近的安置房的问题。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被拆迁人既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产权置换。如果选择产权置换,政府应提供与被征收房屋价值相近的房屋,并计算结清价值差额。此外,商铺拆迁补偿还包括搬迁
山东省建设厅为确保被拆迁人享受最低住房保障所采取的措施。该厅明确了无论被拆迁人的住房面积大小、质量如何,都应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得到相应的货币补偿和安置房。新规定旨在改善住房困难户的条件,确保他们不因拆迁而失去最基本的住房保障。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