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拆迁户的法律困境:拆迁无安置房,补偿款无法购买房产

拆迁户的法律困境:拆迁无安置房,补偿款无法购买房产

时间:2024-07-23 浏览:4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2252
导读:到底是要货币补偿还是安置房补偿,这是被拆迁人自己的选择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征收方不能随意剥夺。但是征收方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或补助政策,鼓励被拆迁人选择某种补偿方式,接受与否是被拆迁人自己的权利。

拆迁补偿方式的选择权是被拆迁人的权利

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者安置房补偿。然而,很多被拆迁人反映,拆迁方并没有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而是直接规定了货币补偿方式。

被拆迁人对此产生了疑问:拆迁方这样做真的能得到法律支持吗?

补偿方式限制的存在

实际上,在征地拆迁项目中,补偿政策的限制是普遍存在的。有些旧城改造或者棚改项目也制定了特殊的补偿政策。但是,强制被拆迁人选择某种补偿方式和鼓励被拆迁人选择某种补偿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被拆迁人需要先弄清楚自己所面对的情况。

例如,在某镇进行棚改拆迁时,补偿方案明确规定:“被拆迁人全部放弃安置房的,除计算货币补偿款之外,还应给予全部放弃安置房补助。”

其他地区也出台了鼓励拆迁货币补偿的相关政策,例如购房贴息补助等优惠政策。这样的奖励条款实际上是一种调整型的政策,往往与地方的房地产调控有关。

选择权受法律保护

被拆迁人可以自主选择接受这些奖励或补助性政策,但是需要注意,我们的选择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征收方不能强制我们接受他们强加的补偿方式。

在实践中,很多被拆迁人遇到征收方要求签署类似“放弃安置房承诺书”的文件,相当于给被拆迁人的选择权上了一道枷锁。被拆迁人有权拒绝签署这样明显不平等的协议文件。

保障被拆迁人正常生活

政策倾斜的基础是保障被拆迁人的正常安居生活不受影响。有被拆迁人表示,他们曾考虑配合征收方的工作,准备接受货币补偿方式,但是看到补偿款数额时感到困惑。

在周边房价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征收方给出的货币补偿价格却很低。如果接受这样的补偿,被拆迁人就要主动降低居住水平,或者花钱才能买到与以前差不多大的房子,全家的生活水平都会下降。

对于这样明显不合理的补偿,被拆迁人难以接受,也是法律不允许的。即使某些地区因为某些原因不便提供安置房,也应该尊重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和获得公平合理补偿的权利,不能将困难都压在被拆迁人身上,更要严格遵守保障被拆迁人原有居住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原则。

选择权受法律保护

总的来说,货币补偿还是安置房补偿,是被拆迁人自己的选择权,受到法律保护,征收方不能随意剥夺。但是,征收方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或补助政策,鼓励被拆迁人选择某种补偿方式,接受与否是被拆迁人自己的权利。

如果被拆迁人遇到征收方强加某种补偿方式,或者补偿条件明显不合理,可以拒绝签署协议,拒绝搬迁,并依法争取充分合理的补偿。对于征收方提供的其他文件,被拆迁人不清楚会对自己的权利产生何种影响时,可以暂时拒签,并先向专业律师咨询,确认是否可签署。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 城市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所需提交的材料

    城市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所需的材料,包括拆迁补偿协议书、被拆迁人身份证、房屋产权证明和征收部门证明文件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当事人应如实说明情况、公证机构的审查和告知义务等。最后,文章强调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生效条件和

  • 动迁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 我国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

  • 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法
  • 拆迁时城管是否有权力强制拆除房屋
  • 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的注意事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