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离不开水和电,正因为如此,拆迁时,断水断电逼迁才会让被征收人格外难受。在征收时,如果拆迁项目因为一些拆迁户迟迟不肯签字,造成整个进度受到影响。这时,征收方就会考虑进行逼迁,这其中,断水断电用的比较多。一旦断水断电,被征收人的基本饮食起居会受到直接影响,正常生活被打乱,纵然能够坚持几天,但长久来看是无法维持的。不少拆迁户在断水断电一段时间后,即便明知补偿不合理,也会被动接受征收方的补偿方案,签字和解妥协。
下面拆迁律师以案说法,为您分析遭遇断水断电后,咱们被征收人还有哪些应对之策。
断水断电后,被征收人草草签了字,200平房换回20万+70余平安置房
家住西北的李先生原是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2001年退休以后一直住在原单位分配的公房内。自2018年年初开始,该公房所处地区开始进行老城区的改造工作,征收办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同被拆迁人商谈此事。
李先生为能尽快搬进新家,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但是经过评估,李先生家将近200平方米的房子,被征收的货币补偿为20万元,安置房的面积为70余平米。这同李先生一家的心里预估相差甚远,所以李先生拒绝签订拆迁办出具的补偿协议。
随着征拆日子的迫近,李先生家的电力和自来水相继都被停止了供应,这严重影响了李先生的正常生活。最终李先生迫于无奈,签订了这份“心不甘情不愿”的补偿协议。
面对强势逼签,被征收人有啥管用的招可以化解自己的困境?
征收部门如此理直气壮的逼迁手段,让很多拆迁户都束手无策,只能被迫签署了补偿协议。那么面对这种行为,作为拆迁户就应一声不吭,“束手待毙”吗?
面对这种逼签行为,如果被征收人一声不吭,不仅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被动,也会助长歪风邪气,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被征收人”……
咱们只要事实证据充分,有法可依,那么没必要受这个冤枉气。应当站出来,及时维权,向违法行为勇敢说“不”。
那么面对这种违规手段推动拆迁进度该怎么办呢?这些法律条文是咱们拆迁户的坚强后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之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些法律条文明确规定,这些行为是非法的逼迁行为,而且也规定了违法实施的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面对不公平、不合理的补偿安置协议,被拆迁人不妥协是对自己权益的积极维护,像李先生这样一声不吭的坐以待毙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放弃。大家在反复沟通无果之后,可以针对拆迁评估结果、征收程序是否合法等认真衡量调查,这样才能理性的说“不”。
农村无证房拆迁补偿的合理性问题。对于合法建造的房屋,即使无房产证,也应获得合理补偿;对于有施工执照但无房产证的房屋,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严重违反规划或拆迁中恶意欠账的房屋无法获得赔偿。补偿款不合理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寻求救济。
关于调岗离职与赔偿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如果劳动者因不同意调岗而离职,有权要求经济补偿。公司单方面调岗降薪属于违法行为,若公司采取不合理方式降薪迫使员工辞职,员工有权要求获得经济补偿金。但如果企业采取合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关于违法征地信访材料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政府征收基本农田违法,未征求农民意见且征收程序违规,补偿标准不合理,地方政府强征破坏生产等。农民代表通过信访提出要求,希望政府核查土地性质,遵守土地法及相关法规,重新规划征地和修改补偿标准,并撤销与征地项目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