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款发放使用情况是公开的,正常情况,征地信息都会进行公开,当然也会包含补偿安置的公开。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2、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3、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4、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2、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4、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5、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6、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7、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8、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1、发布征地公告(县 或市级国土资源局)。
2、征询村民意见(县 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乡镇政府)。
3、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县 或市级国土资源局)。
4、拟定“一书四方案”组卷上报审批(县 或市级国土资源局)。
5、征用土地公告(市县人民政府)。
6、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县 或市级国土资源局)。
7、报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县 或市级国土资源局)。
8、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市县人民政府报省国土资源厅)。
9、土地补偿登记。
10、实施补偿安置方案和交付土地。
土地补偿款项的发放和使用等相关的情况是公开透明的,因此是可以在相关的网站或者是在公示平台上查询到的,这是对于公民来说所拥有的一项知情权。如果认为分配的方案不公的,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或者是行政复议等相关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征地补偿款的权属及其在离婚时的分配问题。由于法律对征地补偿款的权属没有明确规定,其具有一定的专属性特征,主要作为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在离婚时,可参照复原军人的“回乡生产补助费”处理,将土地补偿款视为夫妻个人财产进行分配。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