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如何在无证的情况下寻求补偿款

如何在无证的情况下寻求补偿款

时间:2024-08-2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2564
导读:1、祖上留下来的房屋这种情况在城里比较多,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流传下来,即使没有证件,但是也是合法的房屋,拆迁的时候也可以拿到与有证房同等的补偿。2、农村的房屋最开始农村建房管理较松,对产权这方面也没有管理到位,因此农村有很多无证房,不过只要村集体综合判定房子是合法的,那么在拆迁的时候依旧可以拿到全额补偿。

农村土地权属问题与无证房屋拆迁补偿

一、无证房屋的定义

在农村地区,无证房屋是指没有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是一种常用词语。然而,无证房屋并非法律概念,其含义模糊,缺乏明确的定义。

二、无证建筑与违章建筑的区别

违章建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违反法律、法规,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规定建设的建筑,或者通过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建筑。违章建筑是城市管理部门在行使职能时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结果。

在农村地区,拆迁方常将无证房屋认定为违章建筑进行非法强拆,然而这种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根据相关规定,只要在合法获得的宅基地上建房,即使没有宅基地证或建房证,也不属于违章建筑。

三、严格的违章建筑认定要求

在我国城中村或旧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大量未依法办理产权登记或审批许可手续的建筑。政府应当依法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范围内的这类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

违章建筑的认定主体、认定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唯一有权对违章建筑进行认定和处罚的机关。拆除违章建筑也需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未经通知直接拆除是违法的行为。

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由法律明文规定,包括:⑴未经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物;⑵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成的建筑物;⑶擅自改变了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物;⑷临时建筑建设后超过有效期未拆除成为永久性建筑的建筑物;⑸通过伪造相关材料向主管部门骗取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物。

四、可以获得全额补偿的情况

以下情况下,无证建筑可以获得全额补偿:

  1. 祖上留下来的房屋:即使没有证件,但是这些房屋是合法的,拆迁时可以获得与有证房屋同等的补偿。
  2. 农村的房屋:农村建房管理较为宽松,产权管理不完善,因此存在许多无证房屋。只要村集体综合判定房屋是合法的,拆迁时仍可获得全额补偿。
  3. 城市中的农建房:城乡一体化发展较快,农建房的情况很普遍。只要依法建造,即使没有产权证明,也可以按照正常标准获得补偿。
  4. 历史遗存的房屋:指在法律和登记制度成型之前建造的房屋,一般是指九十年代之前的房屋。虽然没有证明,但国家对这类房屋给予与有证房屋相同的补贴标准。

无证建筑的情况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法院通常将行政诉讼视为“烫手山芋”,尽量避免进行实体审查,而是从程序上驳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农村无证房拆迁补偿问题的合理性

    农村无证房拆迁补偿的合理性问题。对于合法建造的房屋,即使无房产证,也应获得合理补偿;对于有施工执照但无房产证的房屋,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严重违反规划或拆迁中恶意欠账的房屋无法获得赔偿。补偿款不合理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寻求救济。

  • 拆迁抢建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后果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征收范围内,任何新建、扩建、改建等行为可能违法,且不予补偿。征地后抢栽、抢种、抢建行为同样不会得到补偿,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无证房屋的特殊情况,这些房屋虽可能被视为抢建行为,但不一定是违法建筑

  • 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 何时构成拆迁抢建行为

    拆迁抢建行为的定义和构成。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和改变房屋用途等行为被视为拆迁抢建行为,旨在增加补偿费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征地后的抢栽、抢种、抢建行为不予补偿,甚至可能构成诈骗罪。此外,由于管理不严格导致的无证房屋也可能

  •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
  • 私房无证拆迁怎么补偿
  • 无证房屋拆迁后怎么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