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拆迁户在与征收方达成协议后,常常遭遇到补偿款未能按时支付的情况。那么,根据法律规定,补偿款应该在何时支付给被征收人呢?以下是拆迁律师团提供的相关建议:
根据补偿协议的签订,被征收人与征收方之间形成了平等的合同关系。征收方必须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支付补偿款,这是作为合同一方的义务必须履行的。如果补偿款在约定时间内未支付,并且超过三个月村集体账户也未收到款项,被征收人应该采取行动,包括向村委咨询或者起诉征收部门违约,以保护自己的权益。被征收人不能被动等待,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权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根据《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行补偿,后进行搬迁。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先向被征收人支付补偿款,被征收人则必须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采取非法手段,如暴力、威胁或者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
尽管这一规定是针对国有土地而言的,但在法律适用中,对于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可以参照类似情形进行适用。因此,对于农村集体土地,同样应先行补偿后进行搬迁。
此外,对于征收方来说,农民处于弱势地位,手中的房屋是最重要的筹码。如果轻易搬迁,不仅会丧失与征收方讨价还价的权利,甚至在已签订协议的情况下,也难以实际获得补偿款。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在确保获得补偿款后再进行搬迁。
如果签字后搬迁了,但没有拿到补偿款,被征收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被征收人一生辛勤守护的老宅,却可能因征收方的强势而被剥夺。适当的补偿不仅能满足未来生活的需求,也是对被征收人情感上的安抚。因此,拆迁律师团在此提醒大家,遇到拆迁问题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的拆迁律师,否则错过时机再维权,难度将会成倍增加。
村民委员会未经村民大会同意擅自提留征地补偿款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该行为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并涉及法律依据和相关后果。文章还介绍了村民权益的保护措施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在干预村民自治事项时的责任。
出嫁女、大学生、现役军人等是否享有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权利问题。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这些人若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则可主张征地补偿款。补偿款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但具体分配办法可能受地方性法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