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正式施行,该法对于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征收,耕地保护等等方面都进行了修改和进步。之前我们也给大家总结分析了新《土地管理法》对于征收流程的调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新《土地管理法》是怎么给土地分类的。
土地分类有哪些?
新《土地管理法》根据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水利田等;
建设用地包括住宅和公共设施、工矿、交通水利设施、军事设施等;
而未利用地则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而根据土地性质,我国土地仍然以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作为区分。其中,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知道土地分类有什么意义?
首先,土地的分类对于征收拆迁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征收补偿标准
前我们也说过,集体土地的征收补偿标准是根据省市制定的具体办法来确定,而国有土地的征收补偿,则是由被征收人选择房产评估机构来评估。
众所周知,城市的房价是远远高于农村地价的,而城市化的发展造就了许多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而对于这些土地的征收,土地性质的确认就尤为重要,如果连土地性质都弄不清楚,那么利益受损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另一方面,在征收流程上
我们以前讲过,集体土地的征收流程与国有土地的征收流程是大有不同的,简单来讲,集体土地的征收是,先公告征收方案,在听取被征收人意见后,再上报审批,然后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最后实施征收。而国有土地上的征收则是征收部门先上报审批,然后公告征收决定,在房地产评估报告作出后,双方签订协议。
其次,土地的分类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承包也是十分关键的。《土地管理法》规定,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当农户承包了村里的土地,却不清楚土地性质,在农地上搞商业,在建设用地上种粮食,那就很容易受到行政机关的处罚或者是因征地拆迁而带来的损失。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此即明律师提醒您,在面对征收时,最好先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征收流程和补偿标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也要注意时效的限制,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实在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不要盲目行动。
关于开荒的荒地荒山征收中,土地补偿费的归属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费归开垦者所有。征收其他土地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耕地征收标准制定。同时,征地中的公共目的和商业目的需明
关于征地拆迁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需公开征地拆迁信息,包括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征收或征用土地和房屋拆迁的补偿情况等。乡(镇)人民政府也要公开相关政府信息,包括农村工作政策落实、财政收支、宅基地使用审核等。此外,公民、法人等还可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对土地征收或征用应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长远生计。征收土地应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收农用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新标准要求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长远生计。征收土地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