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该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是一种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方法。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裁定的司法程序。
在征地纠纷中,大部分诉讼属于行政诉讼,但并非所有程序都必须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有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民事诉讼的程序来解决问题。例如,对于非法占地行为,可以从民事角度起诉民事侵权,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对于存在胁迫等手段的征地补偿协议,可以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起诉撤销该协议。因此,在处理征地纠纷时,我们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诉讼方式。常见的民事纠纷包括征地补偿协议纠纷、土地侵权纠纷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征地补偿裁决,也称为征地补偿协调与裁决,是国家为减少、解决征地纠纷而推行的制度。当补偿标准存在争议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协调;如果协调不成,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作出裁决。该制度包括协调和裁决两个部分,协调是裁决的前置条件,未经协调的纠纷不能进入裁决程序。
如果在申请协调过程中遇到两级政府相互推诿的情况,则应在协调期满后向征地批准机关申请裁决。如果省内尚无协调裁决办法或协调裁决办法没有规定协调期限,建议在60天后申请裁决。
征地纠纷听证制度是指在土地征收纠纷中拟作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决定,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的制度。该制度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听证制度可分为两类:主管部门依职权组织的听证和申请人申请后组织的听证。
主管部门依职权组织的听证包括:拟定或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需要申请人申请后组织的听证包括:拟定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拟定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此外,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止违法勘查或违法开采行为、吊销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等行政处罚,以及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的许可等情形也需要申请人申请听证。
在拆迁过程中,纠纷可分为行政外部纠纷和行政相对人内部分配纠纷。当发生纠纷时,需要根据纠纷主体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并注意处理途径中的事项。
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房屋拆迁补偿费和安置费的计算标准,以及宅基地上房屋拆迁的补偿方式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拆迁安置情况。其中,补偿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政策确定,包括房屋重置费、周转补偿费、奖励性补偿费等。
农村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方式,包括被征地村落建制撤销和未撤销两种情况下的补偿标准。对于被拆除房屋,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货币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考虑了被拆除房屋的重置单价结合成新、土地使用权基价及价格补贴等因素。对于具备易地建房条件的区域,被拆
农村征地拆迁中宅基地补偿标准的差异。补偿标准因地区、房屋结构和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同时,提供了现金补偿和异地安置两种补偿方式,并说明了额外补贴和奖励的情况。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