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拆迁项目时,一些拆迁户突然被告知他们的房屋是违法建设,属于违建,因此不予赔偿。一些拆迁户还收到了拆除违建的通知,这让他们感到困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房屋在拆迁前是合法的,一旦涉及拆迁就变成了违法建筑。
2018年6月14日,张女士家位于湖北某市某区的私有房屋被区人民政府规定强制拆除。两天前,张女士收到了该区一个项目指挥部发出的《告知书》,告知她的房屋是违法建设,某区人民政府将会在6月14日依法拆除她的房屋,并要求她在规定时间内搬离。
《告知书》没有告知张女士其他陈述、申辩、救济等权利。在收到告知书的第三天,区政府就强行拆除了张女士的房屋,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害,使张女士一家无家可归。
张女士家在7月初将此案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我们作为她的代理人,提出了以下几点辩词:
张女士家最终赢得了这场官司,胜诉的关键因素有三个: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开始实施,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法主要约束城市和乡镇规划区内的相关活动。在此之前,更多适用的是1984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该条例主要约束城市内的房屋。
大部分农村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不能适用城市规划条例,但在2008年之前,我国还有一部1993年颁布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村和乡镇的房屋。
然而,如果在拆迁过程中,行政部门采取的是《城乡规划法》的限期拆除通知或决定,而该房屋是在2008年之前建成的,直接以该法规范是错误的。
一些农户由于家庭人口增加,例如子女成年结婚后,房屋空间已不足以居住,他们在自己的老房子上进行加建,或在剩余的宅基地上新建房屋,以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在拆迁时,这样的房屋不能被完全认定为违建,而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查和确认。
房屋征收决定公布后,房屋被划入征收范围,房屋的登记情况和性质的确认等调查工作由征收方组织实施,其他相关部门不应额外对房屋是否违建进行认定。
同样地,在征收决定发布后,营业用房的工商营业手续停止办理,户籍信息也被冻结。这些都是征收决定产生的法律效果。如果在拆迁活动进行中,对房屋进行违建认定和处罚,实际上是以拆违代替拆迁,损害了房屋权利人的利益。
拆迁户在面对他人说自己的房屋是违建时,不要被吓到,不要着急签字。要稳住心态,冷静思考。
拆迁户应及时收集房屋的建设材料信息,如房屋和土地的权属证明、征收方的相关文件和补偿安置方案等。这些材料和文件将成为确认房屋拆迁补偿的重要依据,拆迁户应注意收集。
如果拆迁户对自己不利的苗头不了解,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了解违建与拆迁之间的区别以及相关认定的法律依据,做好充分准备。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海口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发生的一起执法人员殴打妇女、儿童的事件。事件起因于违章建筑拆除,对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强拆的法律定义及暴力执法的处罚等进行了法律解读。文章还评价了暴力抗法和暴力执法,探讨了违章建筑拆除与居民居住权的平衡问题。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
拆除违章建筑是否会有赔偿的问题。违法拆除行为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可以获得赔偿,但非法建筑本身不受法律保护,通常不予赔偿。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强制拆除的程序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需要提交的资料。此外,强调了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通过合适的法律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