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该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可以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将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是一种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方法。
行政复议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跳出某个区域,即对某省级行政机关的行为不服时,可以向国家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如果在承办案件过程中担心某地方存在地方保护,则应选择这样的救济途径。
申请行政复议前,应先调查和了解案情,并充分了解案件的脉络。随后,应认真研究案卷,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将掌握的情况形成书面文件,然后向复议机关的法制科处提出申请。
如果遭遇强拆或政府违约等征地拆迁纠纷,可以收集证据后向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中,需要准备相关证据和起诉状,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决定起诉,应尽快采取行动。
在征地纠纷中,大部分诉讼属于行政诉讼,但并非所有程序都必须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有时候,可以选择民事诉讼的程序。例如,对于非法占地行为,可以从民事角度考虑起诉民事侵权,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对于已签订的征地补偿协议,如果协议签订过程中存在胁迫等手段,可以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起诉撤销该协议。总之,在处理案件时应灵活运用不同的诉讼程序,如果民事诉讼对我们更有利,就应尽力选择民事诉讼的程序。常见的征地纠纷中的民事纠纷包括:征地补偿协议纠纷、土地侵权纠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等。
在征地拆迁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协商沟通解决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合同纠纷,建议尽快向管辖地的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可以要求对方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和履行合同等。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征地拆迁中下发告知书、通知书是否可诉的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就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如果通知书等存在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在征地拆迁纠纷中,只要政府
征地补偿纠纷属于行政诉讼范畴。根据土地管理法和行政诉讼法,征地补偿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属于行政诉讼。补偿原则为适当补偿,保持被安置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偿方式包括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补偿标准由省、市、自治区制定,主要考虑被拆迁房屋建设投入的费用和区位价。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