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责险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根据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承担的责任确定赔偿责任。而交强险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被保险人是否负有责任,保险公司都会在6万元责任限额内赔偿。
商业三责险规定了较多的责任免除事项和免赔率(额),以有效控制风险。而交强险的保险责任几乎涵盖了所有道路交通风险,且没有免赔率和免赔额,其保障范围远远大于商业三责险。
商业三责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业务。而交强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司从事交强险业务将实行与其他商业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无论盈亏,公司不参与利益分配,实际上起到代办的角色。
商业三责险的责任限额有差异,并设有不同档次的责任限额。而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全国统一定为6万元,并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费率。
交强险只提供基本保障,受害人可以通过商业三责险、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多种渠道获得赔偿,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肇事者给予更高赔偿。
在我市法院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通常依据《道交法》第七十六条要求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以下简称三者险)责任限额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肇事者则认为购买第三者责任险是因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强制要求,并将其视为强制三责险。因此,许多法院根据《道交法》第七十六条,认定商业三责险合同中的有责赔付和免赔条款违反了《道交法》的无责赔付原则,判决保险公司予以赔付。
今年4月19日,最高法院针对浙江省发生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正式函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明确了2006年7月1日以前投保的第三者责任险的性质为商业保险,并指出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发生后,应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确定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该函已经下发各级人民法院。
从该函可以看出,在交强险保单之外,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签发的任何类型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单都不能视为道交法所称的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和《条例》所称的交强险。在2006年7月1日之前,交强险并不存在。如果肇事的机动车在7月1日后没有投保交强险,或者投保的交强险逾期失效或被解除,但持有保险公司签发的其他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保单,这时受害人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强制保险责任的诉讼请求并不成立。人民法院应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或保险法的规定驳回这些诉请。
2006年7月1日之前投保并已生效的商业三责险保单将在最长到明年6月30日止。在此期间,如果与投保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可能会出现两套标准、两种赔付的情况。因为交强险要赔偿物损,且实行无过错赔偿,所以即使投保交强险一方完全无责,也要赔付对方车损最高至2000元。而投保商业三责险一方根据有责赔付原则,不一定要向对方赔偿。这可能导致无责方需要为肇事者买单的尴尬局面。
故意导致车翻时保险公司的理赔问题。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失,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需及时报案并提供相关证件,保险公司会进行外观检查、拍照定损并确定维修项目和时间。对于故意制造事故的情况,
交通事故中对方全责时保险的理赔流程。首先,如果对方已投保交强险和商业保险,先由交强险额度内理赔,不足部分由第三者险补充,仍不足的部分由车主自行承担。另外,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保险公司对事故造成的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进行赔
当发生交通事故有人受伤时,次要责任方是否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一般来说,次要责任方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赔付其应付的那部分责任,约为3,剩下的损失需要自己承担。此外,《保险法》规定了故意造成损害的情况不在赔付范围内。《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则规
交强险保额通常为12万元,保费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和公安部门制定。如果被保险车辆没有发生交通违法和事故,保险公司应在下一年度降低其保费。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八条规定,如果车辆在接下来的年度内仍然没有发生交通违法和事故,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