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责险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根据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承担的责任确定赔偿责任。而交强险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被保险人是否负有责任,保险公司都会在6万元责任限额内赔偿。
商业三责险规定了较多的责任免除事项和免赔率(额),以有效控制风险。而交强险的保险责任几乎涵盖了所有道路交通风险,且没有免赔率和免赔额,其保障范围远远大于商业三责险。
商业三责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业务。而交强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司从事交强险业务将实行与其他商业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无论盈亏,公司不参与利益分配,实际上起到代办的角色。
商业三责险的责任限额有差异,并设有不同档次的责任限额。而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全国统一定为6万元,并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费率。
交强险只提供基本保障,受害人可以通过商业三责险、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多种渠道获得赔偿,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肇事者给予更高赔偿。
在我市法院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通常依据《道交法》第七十六条要求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以下简称三者险)责任限额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肇事者则认为购买第三者责任险是因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强制要求,并将其视为强制三责险。因此,许多法院根据《道交法》第七十六条,认定商业三责险合同中的有责赔付和免赔条款违反了《道交法》的无责赔付原则,判决保险公司予以赔付。
今年4月19日,最高法院针对浙江省发生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正式函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明确了2006年7月1日以前投保的第三者责任险的性质为商业保险,并指出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发生后,应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确定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该函已经下发各级人民法院。
从该函可以看出,在交强险保单之外,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签发的任何类型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单都不能视为道交法所称的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和《条例》所称的交强险。在2006年7月1日之前,交强险并不存在。如果肇事的机动车在7月1日后没有投保交强险,或者投保的交强险逾期失效或被解除,但持有保险公司签发的其他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保单,这时受害人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强制保险责任的诉讼请求并不成立。人民法院应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或保险法的规定驳回这些诉请。
2006年7月1日之前投保并已生效的商业三责险保单将在最长到明年6月30日止。在此期间,如果与投保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可能会出现两套标准、两种赔付的情况。因为交强险要赔偿物损,且实行无过错赔偿,所以即使投保交强险一方完全无责,也要赔付对方车损最高至2000元。而投保商业三责险一方根据有责赔付原则,不一定要向对方赔偿。这可能导致无责方需要为肇事者买单的尴尬局面。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关于司机肇事逃逸的保险赔偿问题。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保险公司对事故造成的伤亡或财产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保险公司不予赔偿。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如驾驶人未取得资格、醉酒驾驶或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等,
无驾照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时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问题。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保险公司不会承担无驾驶证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但有权垫付费用并向致害人追偿。同时,如果发生其他特定情形导致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也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