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审查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是否正确。这包括确保固定资产的购入价值被准确计算,并且没有出现计量错误的情况。
审查人员应当检查企业选择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否适合,并且折旧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根据相关规定,一旦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确定,就不能随意变更。然而,企业应当至少在每个财年结束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果使用寿命的预估与原先估计不同,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如果预计净残值的预估与原先估计不同,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如果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应当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审查人员应当注意是否存在将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标记为报废资产,以便低价转让,或将非闲置或暂时不用的固定资产以低价出售的情况。这样的行为可能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
审查人员应当核实是否存在将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残值收入不入账,而是占为个人所有的情况。这样的行为可能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允许企业采取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企业所得税政策中加速折旧固定资产的相关条件。主要包括: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快或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可加速折旧;特定行业新购进的固定资产也可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小型微利企业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
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其他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项目的具体含义和反映内容。此外,文章还涉及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其他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等项目。通过详细解释每个项
不动产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法律处理,包括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讨论了后续支出的定义和计入原则,以及不动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和大修理支出的税务处理。会计处理依赖于主观判断,而税务处理需要遵守会计制度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动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
物业归属及费用构成的问题。物业归属方面,物业公司归属于物业管理处,管理范围包括建筑物内外公共设备和场地等。物业费则是由多个方面的费用构成的,包括绿化管理费、保安费、清洁卫生费、物业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以及公共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和保养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