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申请阶段: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向市政府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
2. 立项阶段: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3. 审批阶段: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编制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委会审定。
1. 收储范围: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
2. 集体土地征收:涉及集体土地的,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3. 扩大范围征收: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将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纳入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和拆迁。
1. 制定补偿安置方案:调查审核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和人口情况,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进行公示和复核确认。
2. 集体债务审计:区审计局审计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经市审计局复核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3. 前期开发费用:各区政府组织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项目,征地拆迁费用由市土地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
4. 改造用地供应方案: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5. 拆迁补偿安置:实行就地、就近安置原则,拆迁安置房的建安成本由市建委会同相关部门核定。
6. 其他情况处理:不符合规定的其他人口,自建房屋或购买农宅的,不予安置,根据情况进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搬迁。
1. 建设方案审核:市规划局会同市建委、审计局、土地储备中心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核定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建设规模与标准。
2. 自行建设或合作建设:城中村集体可自行建设或委托开发商代办及合作建设。
城中村的拆迁流程繁琐复杂,由于城中村结构复杂、人员流动大,拆迁补偿费用往往不菲。因此,政府在动迁工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规划。
城中村房屋补偿标准的法律解析。土地补偿标准取决于土地性质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房屋补偿标准则根据房屋的合法性、权属证书情况、用途等因素而定。被拆迁人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如遇不公,可寻求专业法律援助,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争取合理补偿。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海口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的若干意见,重点保护被拆迁户的利益。特困户低保户在安置上享受优惠待遇。拆迁补偿可采用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方式。意见提高了临时安置费用,并详细规定了各项补助标准。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国家关于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同类型的房屋,如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城中村的房屋和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其补偿标准有所不同。被征收人的补偿内容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附属物价值、搬迁和临时安置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等。被征收人有权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