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补偿协议是一份约定征收方补偿义务和被征收方获得补偿权利的重要协议。为了防止拆迁方的违约行为,补偿协议的内容必须明确清晰。
在签订补偿协议前,被征收人应当注意征收方口头承诺的真实性。很多征收方在口头上做出各种承诺,但却不愿意将承诺写入协议中。因此,被征收人应当警惕任何没有书面约定的安置和补偿承诺。
一份明确合理的补偿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拆迁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的金额和支付期限,以及产权置换的房屋差价支付方式和过渡期限;
(2)安置房的面积、标准和地点;
(3)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的明确约定;
(4)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或停产停业损失费的发放标准和支付方式;
(5)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的明确约定,口头承诺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只有具备上述内容的补偿协议才能被认为是明确合理的,因此在签字前被征收人务必仔细阅读并慎重考虑。
1、保留产权原件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被征收人面临强制征收时,征收方常常以查看、核实土地和房屋相关文件的名义要求被征收人上交房产证、土地证等原件。
然而,土地和房屋的原件是维护被征收人权益的根本依据。如果没有这些文件,可能会影响到复议、诉讼等维权途径,增加维权的难度。因此,在签订补偿协议之前,被征收人应当保留好自己的原件,并妥善保存。如果确实需要提供复印件,可以向征收方提供。
2、确保安置房证件齐全
如果被征收人选择安置房,一定要注意安置房的质量。安置房必须经过监理、消防、规划和环保部门的合格验收。
被征收人选择产权置换时,应当在签订补偿协议前,确保以上相关手续已经办理完毕。这样可以降低后续法律风险,并可以拒绝接受不合格的安置房。
3、不签订未规定违约责任的协议
有些被征收人认为,只要协议中明确了补偿款数额和安置房面积,就可以签订协议了。然而,在实践中,很多被征收人会遇到安置房面积与协议不符,或者货币补偿款未按时支付的情况。如果补偿协议没有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征收方可能会一拖再拖,不予处理。
因此,在签订协议时,应当明确约定补偿方式的期限,并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对于没有规定违约责任的协议,应当谨慎签字。
4、保留一份签订的补偿协议
在现实中,很多征收方以文件需要留底、上级审批等理由将被征收人的协议拿走。由于被征收人手中没有协议原件,协议内容可能无法得到履行,甚至可能被篡改。
除非是经行政机关允许的强制拆迁,拆迁机构必须在获得行政机关拆迁许可后与被拆迁方进行协商。如果拆迁方在没有签订拆迁协议的情况下进行强制拆迁,被拆迁户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并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高速公路修建拆迁的补偿方式及程序。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农民自建等方式。对于安置面积的核定标准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征地拆迁的程序包括告知征地情况、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组织征地听证和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等环节。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购买无房产证房屋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在购买时存在法律效力问题,可能无法申请贷款,存在房屋被用于还债、被二次出售及无法获得拆迁补偿的风险。购买前需充分了解房屋产权情况,办理公证手续,签订书面协议保护自身权益,但此类交易无法获得法律保护,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