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耕地数量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土地管理法》对于耕地保护是极其重视的,不管是任何单位、个人,还是耕地承包户,都不得有以下两类行为,否则就是违法使用耕地:
①擅自在耕地上建房,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挖矿、采矿、采石、取土等。
这些行为会导致耕地表面被破坏,无法耕种,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严重威胁国家的耕地红线,因此是绝对严禁的。
②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
土地开发必须符合国家总体规划,布局规范,确保不会造成生态破坏,否则一旦造成荒漠化、盐渍化,后果很严重。
其实不难看出,违法使用耕地的规定,都是从保护耕地资源的角度出发,耕地本身所有权属于集体,承包户本来就不能随意处置,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使用耕地,不会有什么问题。
除了耕地之外,农村其他土地资源也是不能乱用的,比如以下用地行为就属于违法:
①不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开发未利用土地;
②未经科学论证和评估就开垦未利用土地,造成土地质量严重下降的;
③围湖造田、侵占江河滩地;
④开垦开发行为不在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区域之类;
⑤以毁坏森林、草原为代价的耕地开垦行为;
⑥其他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环境破坏的行为。
当然,在某些农村地区确实存在人治高于法治的现象,某些人曲解政策以达成利己的目的,不惜危害农民的权益。
比如按照规定,耕地如果合法被征用,性质转变为国有土地,那么使用者就可以在耕地上建房,但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拿到相关部门许可后方能实行。但这里面依然有很多可乘之机,用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农村地区的法治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公益性企业在遇到拆迁时的补偿问题。首先需界定企业性质,即使是公益性企业,只要符合法律标准,就应按企业要求进行拆迁补偿。这些企业在设立时要求更高,具有企业法人的特征。在特殊情况下,如划拨土地,在征收拆迁中也应该给予补偿。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公益性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棚户区改造信息的查询方式,包括通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等途径获取信息。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在生活水平、土地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城中村改造更注重补偿和现代化发展,而棚户区改造则涉及国有土地的房屋改造,产权更为明确。
出售经济适用住房时的限制条件。符合规定条件的产权人可按市场价格出售已购经济适用房,但需要履行特殊义务并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已住满的经济适用房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并办理相关手续,但出售后不能再次购买保障性质的住房。尚未住满的经济适用房则不允许按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