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离婚财产分割 > 离婚没有户口本能离婚吗

离婚没有户口本能离婚吗

时间:2024-04-15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5268
  一、离婚没有户口本能离婚吗

  民政局登记离婚需要带户口本去办理。

  1、申请补办户口本

  本人写出户口丢失原因和申请补办报告,办理遗失申明(登报等);凭本人报告,遗失声明原件,单位证明或街道居委会证明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补办手续。

  2、到户籍部门开户籍证明

  一般是去派出所开户籍证明。本人可向申报户口登记地派出所户籍科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具体需要提供材料因各地政策有所不同。开好了户籍证明之后就可以拿着户籍证明、身份证和离婚协议书就去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了。

  一般来讲,法院起诉离婚只需要离婚起诉书、结婚证、身份证、小孩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及证据材料就可以起诉。

  二、新婚姻法离婚财产分割规定

  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5、其他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因这种约定如果是口头的,具有不确定性,极易发生纠纷,所以法律规定,该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三、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注意事项

  1、首先,必须是夫妻双方自愿签署,存在欺诈、胁迫情况的,协议无效;

  2、必须夫妻双方亲自签署,不是夫妻双方亲自签订的,也属于无效协议;

  3、重要的就是关于财产分割内容的写法了。切忌图省事出现,如夫妻双方没有共同财产分割、各自名下财产各自、夫妻双方已自行分割完毕;等笼统说法。

  4、在没有调查清楚夫妻双方实际拥有的财产时,请不要心急签订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朋友为了尽快解决离婚遇到的麻烦,往往没有弄清楚夫妻双方实际拥有的财产就签订协议,这是很危险的。

  5、很多人会忘记夫妻双方贷款房屋、股票、公司股权等其他财产计算在内就签订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其中还要特意强调各自名下财产各自。

  通过上文法律手心律师网为大家介绍的“离婚没有户口本能离婚吗”等相关知识,如果去民政局办理离婚的话是需要户口本的,但是如果是去法院诉讼离婚的话,只需要离婚起诉书、结婚证、身份证等证据材料。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手心律师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婚前购房婚后还贷离婚后财产分割问题

    婚前购房婚后还贷的财产分割问题。婚后还贷的归属依情况而定,如使用个人婚前财产还贷,房屋属于个人财产;如使用婚后所得工资还贷,妻方可分割婚后还贷款部分。夫妻对财产有约定需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对双方有约束力。同时,《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做了详细

  • 变更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甲乙双方离婚后变更子女抚养权的协议内容。协议包括被抚养人的信息、抚养权的转移、乙方不负担抚养费用、女方的探视权、户口迁移手续以及其他未尽事宜的协商处理。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变更子女抚养权协议是否需要公证及办理公证所需材料。

  • 离婚时无公房使用权的是否有补偿权

    离婚时公房使用权的问题。若一方无权获得公房使用权,则不存在补偿;若双方均有权,得到房产的一方应适当补偿未得到房产的一方,具体补偿标准可参照公房拆迁的补偿规定。法院在处理公房使用权问题时,会遵循照顾抚养子女、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

  • 离婚再结婚登记手续的法律要求

    离婚再结婚登记手续的法律要求。当事人复婚时,需提供户口证明、身份证件和婚姻状况证明,包括离婚证件。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按照结婚登记程序办理,注明恢复结婚的字样,并收回离婚证。复婚登记是夫妻关系的合法标志,未经登记同居无法获得法律保障,易引发问题。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购买房改房的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
  • 离婚财产分割的官司所需时间
  • 离婚法律规定一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