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合并 > 国有企业合并有哪些方式

国有企业合并有哪些方式

时间:2025-01-15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563
在我国有许多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经过批准可以依法进行合并经营,那么国有企业合并有哪些方式,关于国有企业合并方式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国有企业合并有哪些方式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购买式合并

购买式合并是指合并方使用现金或其他有价证券购买被合并方的资产,从而获得对这些资产的全部经营权和所有权。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在此过程中自行消失。这种合并形式主要适用于不同所有制或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之间,属于完全有偿合并。购买式合并可以采取一次性购买或分期购买等不同形式,具体取决于交易双方的协商和情况。由于企业的资产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转让,因此资产评估要求较为严格,具有较强的市场性。

承担债务式合并

承担债务式合并根据合并方承担被合并方债务的程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资产和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合并方承担被合并方的全部债务,并以此作为条件接收其全部资产和经营权,从而使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自行消失。这属于完全有偿合并。另一种情况是,合并方以承担被合并方部分债务、提供技术和管理等为条件,取得被合并方的部分资产所有权和全部经营权。虽然被合并方在这种情况下更换了厂名和领导班子,丧失了经营权,但仍然保持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的能力,且企业的原所有制性质不发生改变。这种合并属于部分有偿合并。

举例来说,长春一汽集团兼并了长春轻型车厂、长春轻型发动机厂和长春齿轮厂这四个地方国有企业,采用的是承担债务的方式。由于长春一汽无法一次性支付巨额资金,双方经过协商和专家建议,决定采取“承担债务,分期偿付”的方式进行收购。根据合同,长春一汽承担了被收购的四个厂的全部债权、债务和亏损。同时,长春一汽还按合同约定每年向吉林省和长春市进行必要的补偿。随着四个厂被长春一汽收购兼并,它们的法人资格也随之被取消。

抵押式合并

抵押式合并是指以抵押的方式转移企业的产权,并通过赎买手段再次转移产权。这种合并形式主要适用于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其最大债权人之间的合并。具体做法是,首先将企业的全部资产作为抵押物转让给最大的债权人(通常是银行),从而实现所有权的首次转移。转移完成后,原企业的法人资格自行消失,债务也停止计息。然后,债权人和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利用原厂设备资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新产品,并组建新企业,聘请新的法人代表。新企业将以租赁费的形式分期偿还债务,并利用部分利润进行偿付。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还清债务后,原企业可以赎回所有权,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再次转移。这也是一种完全的有偿合并。

举债式合并

举债式合并是指一些小企业,主要是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并获得规模效益,利用其经营和管理上的优势,大量举债筹集资金并与大企业进行合并。这种合并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举债来融资,并以此为条件进行合并,从而实现规模的扩大和发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收购的股权归属问题

    公司股权收购的相关问题。股权收购可以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东的股份或收购其发行在外的股份来实现,也可通过向目标公司股东发行收购方股份来交换目标公司股份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称为吸收合并,可避免现金流产生并合理避税。收购方获得经营控制权时称为接受企业,未获得

  • 吸收合并的几种方式

    吸收合并的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母公司作为吸收合并主体,通过换股实现整体上市;第二种是上市公司作为吸收合并主体,通过换股方式合并其控股股东;第三种是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为了整合内部资源并加快公司发展,相同或相近行业的企业可以进行此方式的合并。

  • 兼并、收购和合并的异同

    兼并与收购的定义及异同点。兼并是企业以现金、证券等方式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取控制权;收购则是购买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二者的基本动因相似,但兼并不强调被兼并企业的法人实体是否仍然存在。而合并是两家以上的公司依契约及法令归并为一

  • 公司合并的方式

    公司合并的方式和过程。公司董事会提出合并方案并经股东会决议通过后,签订合并合同并编制相关报表。还需实施债权人保护程序,通知债权人并提出异议。合并后需办理登记手续。此外,企业兼并的形式主要有承担债务式、购买式、吸收股份式和控股式等。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

  • 企业合并方式的分类
  • 公司吸收合并对资质的影响及申请要求
  • 公司合并合并前的债务怎么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