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是指根据契约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进行权合并,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行政性的企业合并不同,企业兼并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通过以现金方式购买被兼并企业或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等,取得被兼并企业全部产权,并剥夺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在企业兼并中,核心问题是确定产权价格,这是转移被兼并企业产权的法律依据。
根据《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企业兼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承担债务式: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
(二) 购买式: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资产。
(三) 吸收股份式: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
(四) 控股式: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84条规定,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78条规定,上市公司可以采取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两种兼并形式。
公司股权收购的相关问题。股权收购可以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东的股份或收购其发行在外的股份来实现,也可通过向目标公司股东发行收购方股份来交换目标公司股份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称为吸收合并,可避免现金流产生并合理避税。收购方获得经营控制权时称为接受企业,未获得
企业兼并的三种形式及其债务处理方式。企业兼并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收购,每种形式下的债务承担有所不同。债务剥离是防范债务风险的主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确保债务剥离协议的有效性,需征得债权人同意,某些特定债务不可剥离,如政府相关部门的债务。
非公司制企业的合并限制。合并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仅适用于公司,非公司制企业不能进行合并。企业合并是通过签订合并协议将两个或更多企业的资产合并成一个新企业,这个过程由合并的当事人即公司本身执行。企业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新企业的资产等于各
企业合并后的合同处理方式。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合并后的公司应继承合并前签订的合同并履行。合并时,各方需签订合并协议,并通知和公告债权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合并各方的债权和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承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