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措施

时间:2024-02-02 浏览:6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6975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措施

  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少年的社会化,还很大程度影响他们的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是一定心理因素的外化。因社会化失败而形成犯罪心理结构,有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良的心理因素会不自觉地通过外在行为反映出来,这些行为既可能是违背正常行为规范的行为,也可能是在犯罪情景出现时发生的犯罪行为。所以,家庭预防重在预防犯罪心理的形成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犯罪心理的家庭预防

  1、尊重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应予以足够的尊重,儿童的某些权利对父母而言则是义务。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具体而言,我国儿童享有以下权利:获得扶养、教育权,获得卫生保健权,受教育权,特殊的诉讼权利,获得健康成长的环境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对父母而言,应负起对未成年子女的扶养、管教、照顾、保护的责任。在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更应重视满足孩子心理及精神生活所需。父母做到尊重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不因夫妻关系的破裂而使孩子的权利受损,是防止少年形成不良心理的先决条件。

  2、构建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互谅互爱的和谐氛围。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慈爱、晚辈对长辈的孝敬,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家庭伦理道德,民意调查显示,现代人仍视其为应倡导的家庭美德。家庭的和谐不仅局限于小型的核心家庭,而应开放地宽展到亲族中,小家庭内部、亲属间的融洽都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形成对周围人的信任、友善、合作、安全感等正常社会心理的形成。

  3、确立正确的家庭生活理念。清末思想家曾国藩的治家见解值得借鉴。他为了防止自家子弟骄奢淫逸,形成犯罪心理,要求家人一要勤劳,二要节俭,三要谦谨。他认为“劳则善心生,逸则淫心生”;他反对父母为子孙后辈积蓄钱财,因为钱财充裕、生活安适,子弟容易陷于奢侈;他认为骄傲是无恶不作的开始,谦谨是“去万恶”、“臻万善”的重要品德。这种品德得培养可以提升孩子的需求层次,避免在物质、生理层面的需求过度膨胀而形成犯罪动机。

  4、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孩子的规则意识应从小培养、从小事抓起。首先父母应当以身垂范,树立榜样,有稳定的情绪,明确的是非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用礼仪廉耻引导教育子女。教给孩子处世为人的基本道理。使孩子逐渐形成对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从而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懂得节制的品性。这种品性可以在孩子遇到外界犯罪情景突然出现时抵御住诱惑,做出正确选择。为孩子一生追求公正、正义、遵纪守法的打下心理基础。

  (二)犯罪行为的家庭预防

  1、通过行为迹象预测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在渐进形成的过程中,总会有些迹象、征兆通过行为表露出来。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通过细心观察、谈心、询问或分析孩子接触的、制作的、感兴趣的物品等方法可以发现犯罪征兆,这些征兆包括物质需求的变化,如消费支出大增,钱物来源不明等;精神状态的变化,如突然变得语言、行为神秘诡异,回避他人等;人际关系的变化,如学生与校外闲散青少年交往,与老师关系恶化、厌烦家长的管教等;性心理方面,如观看淫秽录象、阅读色情文字作品等。通过预测犯罪心理,家长可以及时采取制止、监督、疏导、管束等方式防止其犯罪行为的发生。

  2、在家庭中犯罪的预防。一些少年犯罪,特别是盗窃犯罪的少年,最初的犯罪通常发生在家庭中,偷取或骗取父母的钱款、将家中的财物变卖。在家中实施财产犯罪行为比较容易,风险小,这样发展下去,少年将犯罪的场所逐渐向亲属范围扩展,最后发展到社会。所以,父母的责任是使孩子的这种行为被及时制止,使其每次受挫、不能得逞,以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3、防止孩子加入不良团伙。统计表明,结伙犯罪已占到未成年人犯罪的70%。大量的案例反映出,孩子逃离家庭、逃离学校、沉迷于网吧游戏、在娱乐场所交友等,最容易与不良人员聚集成团伙,被人夹带着犯罪。少年时期还很稚嫩,还不能很好的自我矫正和自我塑造,出于强烈的欲望,或出于缺乏教育和标准低等原因,较容易模仿干坏事,这些人相互交往的增加,容易导致犯罪。所以,家庭应该很好地照顾未成年人,在青春期前不断地加以管束,对青春期的孩子制定规则进行约束,约束性的规定,包括规定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晚间外出限制时间、外出方式和去向、交往的人员必须让父母知道。一旦孩子违反规定,应有公平的惩罚措施,切忌适用暴力体罚。中国传统教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与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已不相适应。这种家长通过滥用权力来惩处子女的方式,被实践证明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往往适得其反,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反抗。家庭通过对孩子的约束,使孩子不致脱离家庭、学校等正常的社会组织,适应主流社会的文化。

  4、法律意识教育。家庭通过日常活动和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向孩子灌输公民权利、义务等知识。让孩子懂得自己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承担一些义务,如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爱互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接受教育、学习科学知识的义务。通过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法律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对于轻微伤,公安机关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相关费用。对于轻伤,公安机关应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方面的费用。夫妻打架报警后,警察应依法处理,受害人可以向相关单

  •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

  •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强制猥亵妇女一般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犯罪、情节恶劣者,刑期更长。猥亵儿童会从重处罚。强制猥亵、侮辱行为需使用强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且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猥亵或

  •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