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名册是一种内部登记行为,用于确认股东的资格,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公司法律的广泛认可。各国公司法律要求各类公司都应该有格式规范的股东名册,并及时记录股东变动。股东名册具有法律效力,股东可以依据名册主张股东权利,包括参加股东会行使的表决权、利益分配请求权、查阅公司会计帐簿等。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法”,用于判断股东身份和股权的标志。章程应当记载股东的姓名或名称、权利义务、出资方式和额度,并由股东签署。章程对内确定股东及其权利义务,对外具有公示和公信的效力。
有限公司成立后应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包含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出资额和日期等信息。出资证明书是公司签发给股东的证明凭证,可以用于确认股东资格。
工商登记的内容记载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可以用于确定股东资格。工商登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关系中,是第三人确认公司股东的重要证据。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登记在章程、股东名册或工商登记上,但实际享有股东权利的当事人可以被认定为股东。这是为了保持公司的稳定性和避免影响交易安全和社会稳定。然而,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下,不应认定其股东身份。
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解决纠纷时,不仅要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预防可能出现的纠纷。文章还详细讨论了股权确认、股东知情权和分配权以及股权转让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的股权确认、股东权益的保障和实
涉外股权确权纠纷的性质及法律适用问题。确认之诉在股权确权纠纷中适用,而合营或合资企业合同的规定只适用于特定范围,不能直接用于股权确权纠纷。管辖权和冲突规范的适用范围限于合同当事人之间,但涉外股权确权纠纷涉及多方当事人和多种类型的企业股权,法律适用问题
代持股份的诉讼中股权确认问题及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根据《公司法》规定,代持股份不具备对外公示的法律地位,存在多种法律风险。如代持股人债务问题、离世后的遗产继承纠纷、道德风险及法定监管机构的监督等。因此,不建议轻易选择代持股份形式进行投资。
股权确认纠纷中的财产保全程序,包括申请财产保全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操作流程。同时也介绍了股权纠纷中的管辖权异议,包括异议主体、时间、对象、特殊情形处理、撤回起诉和裁定书、超过级别管辖标准的处理以及违反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规定的异议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