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制改制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者国有全资子公司时,资产评估增值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原有计税基础确定,资产增值部分的折旧或摊销不得在税前扣除。
新政策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评估增值采取递延纳税政策,旨在鼓励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少税收方面的障碍。
2、股份制改制
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所得税处理如下:
(1)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可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入库,而是作为国家投资直接转增该企业国有资本金(含资本公积);但获得现金及其他非股权对价部分,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2) 国有企业100%控股(控制)的非公司制企业、单位,在改制为公司制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可以不征税入库,而是作为国家投资直接转增改制后公司制企业的国有资本金。
(3) 经确认的评估增值资产,可以按评估价值入账并按有关规定计提折旧或摊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
通知所称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主要包含三种情形:
(1) 国有企业以评估增值资产,出资设立拟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2) 国有企业将评估增值资产,注入已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3) 国有企业依法变更为拟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对于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制”和“上市改制”,在征税的基本前提下,采取了差别对待,前者实行所得税递延政策,后者实行以“税”转增资本金的变通做法。
实际上,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评估增值,财税主管部门曾经不止一次针对个案企业(一般为大型央企)发布文件,旨在支持并落实国家推进央企改制的决策。十八大以来,国家要求落实税收法定原则,针对单个企业发布税收文件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
对于包括非国有企业等其他企业改制(主要体现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行为),长期以来,实际上是缺少明确税收文件的。
破产制度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包括企业改制重组中的破产逃债问题及其原因。破产制度在市场经济中体现竞争机制,但一些企业利用破产逃避债务,损害国家和债权人的利益。其原因包括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行政干预以及破产法律规定的漏洞。现行破产法存在对债权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登记的程序及所需文件。包括提交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情况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证明、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或股权交割证明、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公司章程修正案以及可能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书等步骤。最后需提交公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及时报告安全事故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安全生产检查整改制度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强调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改隐患,并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按严重程度分类处理
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资源配置问题,提出通过资产重组优化产业、行业和企业规模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文章还指出,资产重组有助于形成大企业集团,促进内部资源整合,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企业重组有助于解决证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