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制改制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者国有全资子公司时,资产评估增值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原有计税基础确定,资产增值部分的折旧或摊销不得在税前扣除。
新政策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评估增值采取递延纳税政策,旨在鼓励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少税收方面的障碍。
2、股份制改制
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所得税处理如下:
(1)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可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入库,而是作为国家投资直接转增该企业国有资本金(含资本公积);但获得现金及其他非股权对价部分,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2) 国有企业100%控股(控制)的非公司制企业、单位,在改制为公司制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可以不征税入库,而是作为国家投资直接转增改制后公司制企业的国有资本金。
(3) 经确认的评估增值资产,可以按评估价值入账并按有关规定计提折旧或摊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
通知所称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主要包含三种情形:
(1) 国有企业以评估增值资产,出资设立拟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2) 国有企业将评估增值资产,注入已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3) 国有企业依法变更为拟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对于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制”和“上市改制”,在征税的基本前提下,采取了差别对待,前者实行所得税递延政策,后者实行以“税”转增资本金的变通做法。
实际上,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评估增值,财税主管部门曾经不止一次针对个案企业(一般为大型央企)发布文件,旨在支持并落实国家推进央企改制的决策。十八大以来,国家要求落实税收法定原则,针对单个企业发布税收文件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
对于包括非国有企业等其他企业改制(主要体现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行为),长期以来,实际上是缺少明确税收文件的。
股权转让协议的细节内容,包括转让标的、转让价格与付款方式、股权交付、公司盈亏分担、陈述与保证、税费负担、资产移交及风险承担等方面。协议规定了甲方将所持有的某公司股权以一定价格转让给乙方,并详细说明了股权转让的付款方式、交付方式、相关手续、债权债务分担
破产制度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包括企业改制重组中的破产逃债问题及其原因。破产制度在市场经济中体现竞争机制,但一些企业利用破产逃避债务,损害国家和债权人的利益。其原因包括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行政干预以及破产法律规定的漏洞。现行破产法存在对债权
涉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纠纷主要依据企业章程并参考相关指导意见审理。关于企业改制纠纷,需区分民事纠纷种类并适用相应法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纠纷应优先适用相关专门法律。当公司章程与《公司法》条款不一致时,需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所需提交的材料及相关影响。无论是增加、减少经营范围还是由于行业变更导致的经营范围变更,都需要向工商、税务机关提交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相关证明、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修订稿等必要材料。此外,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将导致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