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职申请书的适用范围
公务员辞职申请书适用于以下情况:
1. 个人对原工作不满意,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向原单位领导提交辞职申请,请求批准。这反映了我们已经摆脱了僵化的用人制度,改变了过去以单位为中心而忽略人才的旧体制。
2. 个人不满意单位领导的管理方式,因此提出辞职申请,寻找其他工作机会。许多单位的领导由于不能有效利用人才或其他原因,导致职工对领导的抵触和不满。而现在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很多人因为一些简单的原因而辞职。
3. 个人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或能力不足以胜任某项工作,可以向单位或上级领导提出辞职申请。有些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失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或造成了损失,必须写辞职报告,并请求上级领导批准辞职。
(二)辞职申请的分类
辞职申请可以从提出申请人的身份角度进行分类,分为一般工作人员提出的辞职申请和机关干部或单位部门领导提出的辞职申请。
根据申请人的意愿,辞职申请还可以分为主动提出的辞职申请和被动提出的辞职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机关的各级公务员提出的辞职申请一般需要经过相应的程序才能获得批准,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而其他企业集体或较松散的组织内人员的辞职申请相对较为随意。有些单位的辞职申请可能仅仅是传达一种信息,单位领导批准与否可能并不重要。
1、四种情形不得辞去公职
根据《规定》,辞去公职是指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与任免机关的任用关系。以下情形之一的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未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需要本人继续处理的;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结束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此外,与所在机关因专项培训订立工作期限协议的公务员,在未满约定工作期限内一般不得申请辞去公职。申请辞去公职的公务员应向所在机关支付违约金或履行相应义务,违约金不得超过机关提供的专项培训费用。
2、公务员辞职需按程序办理
根据《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应首先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公务员辞去公职申请表》。经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审核后,任免机关审批并作出同意或不同意辞去公职的批复,同意辞去公职的同时免去其所任职务。
审批结果由任免机关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所在单位和申请辞去公职的公务员,并将同意辞去公职的批复送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经批准辞去公职的公务员,在离职前应办理公务交接手续,必要时按规定接受审计。对拒不办理公务交接手续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公务员申请辞去公职未获批准的,可以按规定申请复核或提出申诉。公务员在辞去公职审批期间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的,给予开除处分。
3、辞职后在规定期限内有禁区
公务员辞去公职后,失去公务员身份,自批准之日的次月起停发工资,社会保险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在90日内重新就业的,应在就业单位报到后30日内,按照干部人事档案转递的有关规定,将档案转至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在90日内未就业或重新就业单位不具备保管条件的,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转递档案。公务员辞去公职后重新就业的,其辞去公职前在机关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辞去公职的原领导成员在离职后3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后2年内,不得在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如果违反规定,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公务员免职的相关事由。在《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中规定,公务员会因为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不能胜任工作或拒绝调整工作等情形被免职。关于公务员辞职后能否再考,试用期辞职较为自由,正式期辞职需遵守《公务员法》。录取公示后辞职需谨慎,特定情况下不得提出取消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的招考资格条件,包括国籍、年龄、宪法拥护、品行、身体条件、学历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报考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不超过35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此外,学历要求大专以上,并需符合职位要
公务员的报考条件及要求。报考者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拥护宪法,品行良好,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以及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程度。同时,还需满足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公务员在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关于保险缴纳的相关问题。劳动者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用人单位会停发工资并停止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公务员在不同情境下被采取强制措施,其工资待遇会有相应处理,如停发、按原基本工资的70%计发生活费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公务员受到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