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保密协议中,应明确规定需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最好通过列举的方式来清楚地列明所有需要保密的内容。不同企业和不同时间段的保密范围和内容可能有所变化,因此用人单位应及时修改保密协议内容以保证准确性。
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通常限于涉密岗位的劳动者。对于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劳动者,要求其不得披露、赠与、转让、销毁或协助第三方侵犯公司的商业秘密。除了涉密岗位外,其他劳动者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秘密时,也应纳入保密主体范围,并承担保密责任。此外,掌握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的家属和朋友也应承担同等保密义务。
保密协议中应明确约定保密期限。尽管劳动者保守秘密的义务不因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而免除,但由于商业秘密可能过期、被公开或被淘汰,最好还是约定保密义务的起止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保密协议中应明确约定商业秘密的使用方式、涉及商业秘密的职务成果归属、涉密文件的保存和销毁方式等内容。对于特殊条款,应以列举方式进行约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保密协议中不得直接设定违约金,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保密协议中不可约定违约责任。保密协议可约定违反保密义务的赔偿内容和计算赔偿数额的方式。
竞业限制条款可约可不约,但不可否认它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明确约定竞业限制的期限、义务、经济补偿标准、经济补偿的支付时间以及条款解除的条件,否则企业可能面临支付高额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保密协议中可以约定争议解决机构,但该机构必须是确定且唯一的。不能既约定选择仲裁机构又约定选择法院,也不能既约定选择A地又约定选择B地的仲裁机构或法院,否则该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和解和调解并非解决合同争议必须经历的程序。即使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争议条款中作了相应规定,他们也可以不经协商和解或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因此,选择仲裁还是诉讼解决合同争议是合同争议条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仲裁是一种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当事人根据有效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处理。一旦仲裁协议合法成立,当事人就不能再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争议。
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快速、便捷、高度保密、裁决易执行、能够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以及有利于维持和发展争议双方商事关系等特点。
诉讼是解决合同争议中最常用的纠纷解决方式。它是一种强制管辖,即使合同中没有有效的仲裁条款,也没有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当事人仍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合同争议。与仲裁制度相比,我国的诉讼制度具有程序严格、公正、全面保障当事人诉权、法官审判经验丰富等特点。
甲乙方基于平等自愿原则,就特定项目的开发进行合作,并订立协议条款共同执行的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为若干年,并对合作分工、技术市场保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甲方负责提出需求和验收付款,乙方负责详细需求调查、设计、开发等任务。双方对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售后服务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乙双方基于长期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为实现产品技术研发和销售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作宗旨、方式、相关事项约定、利益分配、共同开发项目的成果归属与分享以及保密条款。合作旨在促进科学技术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甲方市场资源优势和乙方科研平台能力
约定竞业限制费按年度支付的有效性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中指出,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如未约定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后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且适用范围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负有保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