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定义
时间:2023-08-17 浏览:18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企业的利润水平有影响的收入与支出。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企业可能取得的营业外收入包括出售闲置固定资产的收益、出售接受捐赠财产取得的收入、盘盈的固定资产、罚款净收入、由于债权人因素而确实无法支付的债权等等。企业可能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包括盘点中发现的固定资产亏蚀、出售闲置固定资产的损失、由于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给企业造成的非常损失等等。营业外收支与前述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有些类似,都是指那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或者支出项目。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有一些区别:第一,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是我国财务报表中习惯使用的概念,它既是损益表中的陈报的一个项目,同时也是一类账户。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则是在“损益满计”观念下,为避免利润数据的误导而增列的一个披露项目,而非一个单独的账户。第二,营业外收支账户中的一些项目往往同时也成为“非经常性损益”所陈报的内容,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或者损失,金额重大的债务重组收益等,一方面在营业外收入账户中核算并在损益表中反映,另一方面作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陈报。第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更强调其发生的“非经常性”、偶发性、一次性等特点。实际上,营业外收入并非会计意义上的收入,营业外支出也并非是和营业外收入相配比确认的支出项目。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引入两个新的概念: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是一些与主要经营过程无关的引起净资产变动的会计项目,它们不是经营收益的组成,但却会影响本期净收益数字。具体的看,利得和损失的主要来源与内容有四类:(1)偶发或非经营活动的收益或牺牲——如出售有价证券损益、清理已使用设备变现收入或因为债务重组而以低于账面金额清偿的债务等;(2)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非交换性资源转移——如赠与或接受捐赠资产、法律诉讼损失、失窃损失、罚款或赔偿费收入等;(3)持有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如存货价格涨跌的损益、有价证券和股票市价变动及汇兑损益等;(4)自然灾害或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利得或损失——如水灾、火灾损失,或者是由于战争或交战国接管等环境因素变动造成的企业净资产损失。收入和费用是由于企业不断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或业务所形成的,即主要来自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和投资等经常性活动;而利得和损失则是由于非主要经营活动或偶发事项所形成的净资产增减。而且,收入和费用反映总流入和流出,费用与收入间存在着配比关系;而利得或损失反映一定的净流入和流出,二者之间几乎不配比。需要注意的是,“利得与损失”这两个理论上的术语并非和会计制度中“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完全对应,比如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的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属于利得范畴,通过“补贴收入”核算的退还的增值税、国家给予的各类补贴,也应属于利得。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的税务处理
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的税务处理方式。对于雇员,其佣金收入需计入工资薪金,并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不征收营业税。对于非雇员,其佣金收入需计入个人服务业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缴纳营业税及个人所得税。同时,保险营销员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有一定规定,每月取得的佣金收入在
-
营业外收支的重要特征
营业外收支的重要特征,包括其独立性和不可预测性。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等。这些收入与企业的经营努力无关,是偶然发生的,无法预测或计划。营业外支出与营业外收入的发生相互独立,同样具有不可预测性。
-
股权转让协议和增资协议的资金受让方不同
股权转让协议和增资协议在资金受让方方面的差异。股权转让协议中,资金由公司股东受领,作为股权转让的对价;而增资协议中,资金受让方为标的公司。此外,两者在权利义务和注册资本变化方面也存在不同。股权转让协议中,支付价金一方获得股东地位并承担无条件义务;而增
-
增资扩股协议
甲方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资金、扩大经营规模的协议内容。文章提及了股东优先认缴权利、决议程序、增资扩股条款、开设验资专户等风险提示,并介绍了审批与认可、注册资本与股本设置、组织机构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文章还涉及争议解决、保密、协议终止等
-
发行股份溢价价款的归属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
-
共同投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