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女士在一次意外中眼睛受伤,因视网膜脱落住院治疗。医疗费用中有7000余元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其余的3000多元是住特护病房和用进口药的自费部分。潘女士曾分别投保了A保险公司的综合医疗保险计划和B保险公司的个人住院费用保险。
出院后,潘女士前往A保险公司理赔,被告知自费部分不属于该保险的保障范围,最终获得医保范围内和保障最高限额下的那一部分补偿金。之后,潘女士又去B保险公司同样申请理赔,B公司答复说只能理赔医保范围内、A公司已理赔以外的那部分金额,算下来只有3元钱。潘女士对此有了疑问:同样是买了保险,为什么A公司作了理赔,B公司就不再理赔了呢?
一般说来,根据保险公司保险条款规定,只有被保险人治病所用的医疗费符合公费医疗、劳保报销以及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条件,保险公司才会给予赔偿,超出医保范围的费用同样也不在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因此,上述两家公司拒赔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用,是合理合法的。
为何A公司理赔后,B公司就不再理赔了呢?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医疗保险有两种:一种是费用报销型的险种,一种是津贴型的险种。费用报销型险种按实际医疗费的支出理赔,遵循保险的补偿原则。也就是,当被保险人的医疗费已经在一个地方,比如别的保险公司、或是社保、或是单位报销,获得补偿之后,就不能再从保险公司获得超出实际支出的超额补偿。
津贴型险种则不必遵循补偿原则,只要发生手术或是住院,就能从保险公司获得理赔;如果在多家公司投保,就能从多家公司得到理赔金。
潘女士在A和B保险公司都投保了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在获得A公司的理赔后,自然就不能再从B公司得到理赔。实际上,她在B公司的医疗保险属于重复保险,也就是保多了,虽然多交了保费,并没有起到更实际的作用。
建议潘女士检查一下已有的保险保障,费用报销型的医疗保险只需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一份就够了,津贴型的保险投保多份也无妨。潘女士可以将在B公司投保的个人住院费用保险停掉,节省一部分保费,或者转成津贴型医疗保险,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佚名)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人寿保险的理赔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首先,报案是理赔的第一步,投保人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通知保险公司。接着,确认事故是否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仅对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进行赔偿。然后,被保险人需准备相关单证并提交给保险公司。如有社保报销,需出示医疗费用报销
保险理赔的定义、要求、方式、时效及人身损害赔偿的内容。保险理赔是保险公司根据合同对保险事故进行赔偿或给付的行为。理赔要求包括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和资料。理赔方式有赔偿和给付两种,时效内提出索赔请求。保险公司需及时审核并处理,人身损害赔偿内容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