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特征

时间:2023-08-23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2162

犯罪的基本特性

危害性

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指的是犯罪行为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质在于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如果某种行为对社会没有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将其定义为犯罪;某些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则不被视为犯罪。因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指的是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即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对犯罪行为的否定性法律评价。在罪刑法定原则下,没有刑事违法性,就没有犯罪。刑事违法性与其他违法行为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违法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以及诉讼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共同特征是违反法律规定,因此,法律规定是违法行为产生的法律原因。刑法规定是各种刑法行为的制裁力量,其规范主要由假定和处理两部分组成。例如,“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一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是罪名;“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法定刑。罪名是刑法规范的假定部分,法定刑是刑法规范的处理部分。当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的假定条件时,就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一法定刑。因此,刑事违法性并非指违反刑法规范中的假定条件,而是符合其规定。刑事违法性是指违反刑法规范前提的禁止性规定。例如,刑法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定表明刑法禁止杀人。当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时,就违反了刑法禁止杀人的规定。因此,刑法的禁止性规定是刑法规范内在的,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具有刑事违法性,应以其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为依据。

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指的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刑法保护的利益被称为法益。刑法法益是关系社会生活的重要利益。中国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概念的规定明确列举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这些法益可以分为国家法益、社会法益和个人法益。这些法益被犯罪侵害并受到刑法保护,因此,法益侵害性揭示了犯罪的实质社会内容。

法益侵害行为是根据刑法明文规定来确定的。因此,行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性应以刑法规定为准。在这个意义上,刑事违法性是法益侵害性的前提。如果一个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就不可能具有法益侵害性。因此,超越刑事违法性的法益侵害性是不被承认的,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益侵害性虽然是对犯罪的实质社会内容的描述,但它仍受到刑事违法性的限制。在这个意义上,法益侵害性是刑事违法范围内的法益侵害性。

法益侵害具有实际侵害和危险两种情形。实际侵害是指行为对法益造成的实际损害。例如,故意杀人已经导致他人死亡,侵害了其生命法益。危险是指行为对法益具有侵害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实际损害尚未发生,但法益处于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因此也被认为具有法益侵害性并受到刑事处罚。在中国刑法中,大多数行为之所以被规定为犯罪,是因为具有法益侵害的实际损害性。例如,以发生一定的法益侵害结果为法定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犯就是这种情况。少数行为之所以被规定为犯罪,是因为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险性。这种危险包括抽象危险和具体危险。抽象危险是指法律设定的危险,在司法活动中无需确定,只要具备法律规定的行为即可构成犯罪。具体危险是指司法认定的危险,如果没有这种危险,即使存在法律规定的行为也不构成犯罪。此外,犯罪的预备行为、未遂行为和中止行为,虽然没有实际侵害法益,但因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险性而受到处罚。

惩罚性

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表明国家对具有刑事违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为进行刑罚惩罚。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受刑罚,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应受惩罚性不仅是刑事违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消极法律后果,对于犯罪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认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立法上,应受惩罚性对立法机关规定何种行为为犯罪具有制约作用。某种行为只有在立法机关认为需要使用刑罚制裁时,才会在刑法上将其规定为犯罪,并给予该行为否定的法律评价。在司法上,应受惩罚性对司法机关划定罪与非罪的界限也具有指导作用。根据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概念的规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这些不被视为犯罪的行为也不需要受到刑罚惩罚。因此,是否具有应受惩罚性也是犯罪的重要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应受刑罚惩罚性与是否实际受到刑罚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一个行为缺乏应受刑罚惩罚性,就不构成犯罪。但并不是所有犯罪都会实际受到刑罚惩罚。根据中国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于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行为,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这种免予刑事处罚是基于行为构成犯罪的前提。这些情节轻微的犯罪行为虽然具有应受惩罚性,但因不需要判处刑罚而免予刑事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其主体范围及犯罪行为特征。犯罪行为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刑罚。在界定主体范围时,需注意不仅限于企业职工的范畴,还包括其他相关人员。同时,在适用法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 服刑期间的生活费问题

    服刑期间的生活费问题,指出服刑人员无需缴纳生活费,并详细阐述了监狱为服刑人员制定的生活规范,包括起床、个人卫生、着装、卫生清洁、餐饮、集体行进等方面的规定。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服刑人员的健康问题和与警官的沟通方式,以及劳动规范,如参加劳动、遵守劳动纪律

  • 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

    国家考试中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组织作弊、情节轻微的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作弊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同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行为也会被处罚。帮助他人作弊和出售考试试题答案等行为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作弊行为会破

  •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详细阐述了违法行为的界定、定罪处罚、破坏性采矿罪的界定及其定罪处罚等内容。同时,对于鉴定和认定破坏性的开采方法以及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数额进行了规定。对于多次违法行为的处理、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地区标准的确定也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 公司是否能起诉职务侵占行为
  • 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解析
  • 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规制云盘涉黄行为,12月1日起施行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