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市公司收购并不被视为间接上市。只有当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时,才可被视为间接上市或借壳上市。
即使收购人不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其他安排,使其拥有的股份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但不超过30%,则应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进行操作。
如果收购人拥有的股份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则应向该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如果收购人预计在事实发生之日起30日内无法发出全面要约,则应在前述30日内促使其控制的股东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减持至30%或以下,并在减持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告。如果之后收购人或其控制的股东计划继续增持,则应采取要约方式。如果计划根据本办法第六章的规定申请豁免,则应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操作。
即使投资者不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获得对上市公司股东的控制权,并且受其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东所持股份达到前条规定的比例,并对该股东的资产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应按照前条规定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
收购空壳公司是否合法的问题。在法律上,公司通过收购空壳公司实现上市是允许的,但必须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的一系列规定。收购方需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保证不影响上市公司上市条件、公平定价保护股东权益、资产权属清晰合法过户、增强持续经营
中国企业并购采取股权收购的合法性,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和财务顾问在持续督导期间的职责。收购方需办理股权过户手续,财务顾问在收购完成后有持续督导的职责,包括督促收购方履行各种义务、核查后续计划落实情况、涉及管理层收购的还款计划等,并需结合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
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即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其中明确取消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除了借壳上市仍需严格审核外。新政策旨在降低并购重组成本,推动市场化并购浪潮。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发展并购贷款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
公司收购和股权转让的差异性。公司收购是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权以实现控制,而股权转让是股东将其股份转给他人的行为。二者在办理手续和受理机关方面不同,股权收购多用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则广泛存在于有限公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