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市公司收购并不被视为间接上市。只有当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时,才可被视为间接上市或借壳上市。
即使收购人不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其他安排,使其拥有的股份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但不超过30%,则应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进行操作。
如果收购人拥有的股份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则应向该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如果收购人预计在事实发生之日起30日内无法发出全面要约,则应在前述30日内促使其控制的股东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减持至30%或以下,并在减持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告。如果之后收购人或其控制的股东计划继续增持,则应采取要约方式。如果计划根据本办法第六章的规定申请豁免,则应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操作。
即使投资者不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获得对上市公司股东的控制权,并且受其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东所持股份达到前条规定的比例,并对该股东的资产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应按照前条规定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兼并和收购的定义、法律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兼并是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实体,并获得决策控制权。收购则是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来获得其控制权。两者区别在于兼并中法人实体消失,而收购中法人实体可继续存在。此外,兼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