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指在并购前,交易双方隐瞒了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带来不利后果。通常情况下,被收购方会隐瞒一些影响交易谈判和价格的不利信息,例如对外担保、对外债务、应收账款实际无法收回等。这些不良信息在并购完成后会给目标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债务,使得并购公司承担沉重的代价。
作为为并购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律师应当注意确保并购过程中尽量避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性、一致行动等方面,违反这些规定可能导致并购失败。例如,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如果董事会没有就收购事宜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或者独立董事没有单独发表意见,就会导致程序不合法。
有些并购并不是双方情愿的,当目标公司面临敌意收购时,董事会必然会采取一些反并购措施。然而,有些反收购措施可能带有严重的自残性,过分关注管理层的利益,并与法律相冲突,从而严重损害本公司股东的利益,导致并购双方都遭受损失。
公司并购可能产生的纠纷主要包括:产权不明、主体不具备资格导致的纠纷;行政干预引发的纠纷;利用并购进行欺诈的纠纷;员工安置引发的纠纷等。律师应当对这些纠纷进行全面分析,并评估其法律风险。
收购空壳公司是否合法的问题。在法律上,公司通过收购空壳公司实现上市是允许的,但必须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的一系列规定。收购方需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保证不影响上市公司上市条件、公平定价保护股东权益、资产权属清晰合法过户、增强持续经营
中国企业并购采取股权收购的合法性,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和财务顾问在持续督导期间的职责。收购方需办理股权过户手续,财务顾问在收购完成后有持续督导的职责,包括督促收购方履行各种义务、核查后续计划落实情况、涉及管理层收购的还款计划等,并需结合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
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即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其中明确取消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除了借壳上市仍需严格审核外。新政策旨在降低并购重组成本,推动市场化并购浪潮。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发展并购贷款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
公司收购和股权转让的差异性。公司收购是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权以实现控制,而股权转让是股东将其股份转给他人的行为。二者在办理手续和受理机关方面不同,股权收购多用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则广泛存在于有限公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