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和王女士于2014年5月登记结婚。在婚前,陈先生出资在市内购买了一套住房,产权登记在陈先生名下。结婚后王女士提出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陈先生表示同意并办理了相关手续。然而几个月后,妻子提出了离婚。
陈先生诉至法院,请求撤销赠与妻子的一半房产。庭审中陈先生认为,王女士为达到分割房屋的目的,诱使自己在房产证上加了她的名字,其行为构成欺诈,因此他诉请法院撤销自己对王女士房屋产权的赠与。
王女士则认为,陈先生对自己的赠与是合法而自愿的,希望法庭驳回其诉讼请求。
法院最终判决驳回陈先生的诉讼请求。
根据《合同法》第185条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本案中,陈先生变更产权的行为与王女士表示接受并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的行为,可视为双方达成了赠与合同且已履行完毕,该赠与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是合法有效的。同时,根据《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赠与合同的撤销权应在赠与物交付之前行使,即在本案房产所有权转移之前。而本案房产已经登记为夫妻共同共有,且又不是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同时陈先生又无足够证据证明王女士存在欺诈行为,故陈先生诉请撤销赠与无法律依据。
生活中,夫妻间通过平等协商,或者一方为了维护感情主动在自己婚前财产上加配偶的名字,如对方不支付相应对价即可视为夫妻间的赠与行为。依据法律规定,除上述几种特殊情形外,在财产权利转移前可以撤销赠与。我们社会主义道法风尚提倡夫妻间财产平等,互助互爱,同时反对不劳而获。夫妻一方以不正当的目的向对方索要财产不可取,同时告诫财产所有权一方决定赠与时要谨慎。为了进一步维护赠与人的权益,《合同法》第190条还规定了附义务赠与。即受赠人应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受赠人不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的,即使已完成赠与,赠与人也可以申请撤销赠与。因此,为避免因赠与产生的纠纷,夫妻一方在财产上加名、更名时应当订立明确而又完善的约定,充分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思以及受赠与撤销赠与的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王女士与李先生二婚后共同贷款购买房屋,李先生因脑血栓住院无法言语时,王女士发现丈夫将房屋抵押并涉及多个贷款材料的情况。王女士对此提出质疑,推测可能是为家里亲戚筹集资金。然而,涉及到的李先生的女儿和前妻表示并不知情,对王女士的猜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一起赠与合同纠纷案件。方某以结婚为前提赠与汪某5000元用于其子就学费用,后双方未能结婚,方某要求返还该款项引发争议。法院判决汪某返还方某5000元。案件涉及不同意见和法律评析,最终依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认定方某的赠与行为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在条
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后的撤销权问题。在权利转移前,赠与人有权基于特定原因撤销赠与;权利转移后,受赠人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扶养义务或未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亦可撤销赠与。同时,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有权在受赠人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