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女,汉族,1981年3月7日出生,住北京市西城区。魏某,男,汉族,1981年5月5日出生,住北京市朝阳区,现为服刑人员。陈某与魏某自行相识,并于2002年9月7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登记结婚。
2005年5月10日,魏某与张某发生斗殴,致张某脑受伤,于当日在医院接受治疗,医治无效,于2005年5月30日死亡。2005年5月19日,魏某被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依法拘留,2005年7月29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2008年7月1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魏某犯故意伤害罪,处有期徒刑十年;魏某现在北京市某监狱服刑。
2008年8月,陈某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陈某与魏某解除婚姻关系。2008年9月10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前往魏某服刑监狱开庭。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解除陈某与魏某的婚姻关系。
1、服刑人员配偶之离婚请求通常能得到法院的支持。法院在判定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时,需要综合考虑婚姻基础、婚后感情、婚姻现状及有无和好可能等多方面因素。除了婚姻法第32条明确规定的四种情形外,一方被判处长期徒刑也是法官判决准予离婚的一种重要的法律依据(高法解释第11条)。通常情况下,只要对方被判处有期徒刑,其配偶的离婚请求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2、管辖法院的选择。对服刑人员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23条第1款第4项),离婚纠纷属于比较普通的民事案件,当然应当遵照此规定。本案中,原告陈某的住所地在西城区,故,向西城区人民法院起诉是正确的。
3、与服刑人员离婚,诉讼程序的特殊性。一般而言,北京市各级法院系统审理离婚案件时,当事人很难通过一次诉讼解决问题;多数案件需要经过2次或以上的诉讼。而与服刑人员离婚,一般一次起诉就可以解决问题。立案后,法官会选定时间前往监狱开庭,有时候仅仅需要取得调查笔录。这种做法大大方便的当事人,可谓得民心之举。
4、犯罪年轻化趋势不容小觑。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均为80后,而且刚成家立室,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要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一代如此冲动?学校有责任(魏某系北京某知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家长有责任,社会有没有责任呢?我认为,主要还是一个社会责任:社会价值导向的偏差。此不赘述。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意见》第11条:一方依法被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条第1款第4项: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引用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
中国法律关于服刑期间是否允许结婚的规定。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民法原则,服刑期间结婚是允许的。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犯人失去人身自由,无法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因此很难结婚。缓刑和假释的人员可以结婚。结婚需符合婚姻法规定的条件和流程,并注意相
中国法律关于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特别是在一方再婚的情况下。女方在男方再婚若对子女成长不利,有权协商变更抚养权。若协商无果,可提起诉讼。同时,也讨论了扶养子女的一方再婚后去世,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主要考虑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扶养关系。离婚不会消
司法实践中解回再审的法律性质及启动条件。解回再审是在服刑罪犯发现漏罪、犯新罪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时,对其再次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启动条件必须符合法定事由和程序,解回再审人员的权利与身份取决于启动事由。解回再审的程序涉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
中国法律关于服刑人员非直系亲属会见权的规定。服刑人员的非直系亲属可以申请会见,但监狱有权检查来往信件,特别是可能妨碍改造的信件。直系亲属一般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上下各代亲属,而供养亲属则是指特定范围的亲属。文章涵盖了相关的法律定义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