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女士,38岁,丈夫是某公司经理。近半年来,她发现丈夫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经常在电话中与人“调情”或者单独开车外出,直到深夜才回家。每当她问及丈夫这些行为时,丈夫总是以有事或者她“神经过敏”来回应。为了顾全丈夫的面子,她不便进行太公开的追查,导致疑团难消,生活困扰,产生了离异的想法。
陈女士,30多岁,丈夫是中学同学。自从“第三者”介入一年多以来,丈夫对她的态度变得极其恶劣,经常打骂折磨她,身上到现在还有伤痕累累,无法正常上班,只好用病假单来掩饰。她目前正为离婚而感到焦虑,因为她舍不得她们4岁的儿子。
章老师,接近40岁,离婚后仍与前夫共同生活。3个月前得知前夫已经找到新的伴侣,她感到非常震惊和后悔,内心无法释怀。
从心理学角度看,婚姻裂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纠纷、戒备、裂痕、犹豫和破裂。纠纷阶段是矛盾产生的阶段,戒备阶段指双方开始保留一手,不再坦诚相待,开始互相提防;裂痕阶段指双方关系出现离心离德的状态;犹豫阶段是指离婚前的思想斗争阶段。犹豫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年轻、冲动性强、修养好的人犹豫期较短。焦虑症状在犹豫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破裂阶段指双方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针对这三位不幸的女士,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她们走出困境呢?
首先,她们应该向医生、知心朋友和家人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因为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宣泄,会积郁成疾,导致身心疾病、神经症甚至重性精神病的发生。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她们对婚姻危机的理性认识。她们需要明白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离婚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她们应该争取必要的社会支持,增强渡过婚姻危机的信心。此外,适当地使用抗焦虑药物来改善睡眠也是必要的。
除了这些共性的处理方法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
对于例一,我们应该适当地向知情者了解事情的真相。尽管当事者提供了详尽的情况,但毕竟只是一面之词,不能仅凭此下结论。嫉妒心理对她们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多方面了解情况,以便作出较为正确的引导。
对于例二,如果情况属实,我们可以邀请她们的丈夫参加咨询,倾听他们对双方关系恶化的陈述。在此基础上,善意地提醒丈夫注意感情生活中的“红灯”,珍惜当前幸福的家庭生活,防止陷入更深的危机。
对于例三,我们应该增强咨询者自身和双方感情基础的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双方交流的技巧,改善家庭凝聚力和适应性等方面。我们应该给予丈夫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做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事情,不要把丈夫推向对方的错误行为。
总之,心理干预的目标是查明原因,解决矛盾,积极挽救原有的婚姻。
对于这些婚姻危机中的女士们,通过向医生、知心朋友和家人倾诉,提高理性认识,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以及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她们有望走出困境,勇敢地面对现实,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二次离婚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阶段、审理阶段和判决阶段。起诉阶段需符合四个条件,提交诉状并注明内容。审理阶段分为准备、调解和开庭审理三个阶段。判决阶段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宣判并送达判决书。
关于父母离婚后是否可以改名字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公民可以向派出所申请变更姓名,但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遵守相应的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可以由本人或父母申请,而十八周岁以上的人则需要本人申请。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保
离婚调解期限是否计入诉讼期限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离婚调解期限不计入诉讼期限,审理案件的期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文章还介绍了离婚调解的程序和技巧,包括场所选择、保持中立和诚意、找出分歧和争议焦点等。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相关问题。抚养费标准主要考量子女需求、父母承担能力及当地生活水平。具体数额可协商,如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判断。女方不支付孩子费用,男方可提起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拒不执行的一方,法院可依法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