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和民法原则,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不仅限于“无过错者”,而是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区别过错、过错相抵的原则来裁判案件。即使一方存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赔偿情形,另一方无论有无过错及过错大小,都有权提出赔偿请求,并允许另一方提出相应的抗辩。在审判中,需要查清损害的事实,区分过错的有无、大小和程度,经过过错相抵后,由过错较大的一方进行赔偿。
在婚姻家庭中,一方可能因另一方的虐待、不关心、懒惰、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赌博恶习、小偷小摸等行为产生婚外情。甚至可能因为对方婚前的性行为或对方的婚外情而产生婚外情。
虽然重婚、同居、虐待、遗弃等行为属于重大过错,但仅仅因为不关心、懒惰等相对较小的过错而丧失损害赔偿请求权,甚至被重婚者、同居者、施暴者以此作为抗辩,使受害者的赔偿请求无效,这是不公平的。在现实生活和审判实践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果大量过错相对较小的一方丧失请求权,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作用就无法正常发挥,无法达到立法本意的预期效果。
不同的损害形态侵害的是不同的权利主体。在重婚、同居中,侵权方是重婚的配偶和第三者,因此,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配偶双方应作为诉讼主体,有过错的第三者应作为共同侵权者参与诉讼。对于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由于暴力、虐待和遗弃的对象可以是配偶一方,也可以是家庭的其他成员,因此,受害家庭成员有权参与离婚诉讼,并有权独立请求离婚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不同于其他损害赔偿,必须依附于离婚诉讼之上,在离婚的同时提出。有人认为对于第三者的赔偿请求应另行提起诉讼。然而,离婚赔偿涉及到第三者的情况必须是共同侵权,否则第三者没有赔偿责任,更无法参与诉讼。如果配偶一方对配偶或家庭成员实施的虐待、遗弃和暴力行为并非第三者的直接侵害行为,而只是配偶一方的单独侵害,那么就不构成共同侵权,第三者就没有赔偿义务,也无需参与诉讼。只有在共同侵权的情况下,第三者才与义务主体形成权利义务关系,才能成为赔偿主体并加入诉讼。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者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与诉讼,无需另行起诉。
关于婚外恋离婚损害赔偿的时间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无过错方作为离婚诉讼原告的情况,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受诉法院及举证责任的承担问题,无过错方需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
离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协议离婚可在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办理,当天可完成手续。诉讼离婚则需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审理时间视案件情况而定。夫妻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时,法院应准予离婚。若无充分证据显示夫妻感情破裂,起诉方需再次提起诉讼才有可能被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在离婚后因家暴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登记后一年内提出,并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一些原则,如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或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家暴案件中的离婚起诉程序,包括起诉书的撰写、证据准备、递交起诉书和证据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等步骤。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离婚后家暴案件中的财产分配问题,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一方财产的认定以及夫妻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