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引发的是相应股权,而借贷投资则只能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就某一法律主体向公司注资的行为,究竟是认定为股权投资还是借贷投资,这显然会引发极不相同之法律后果,对此两者应以何标准作出区分?
一、投资意图不同。
股权投资是为了履行出资义务,获得公司股权,成为公司股东,行使股东权利,从而实际获得股权权益为目的。
借贷投资并非获得公司股权、行使股东权利,也无意承担公司经营风险,而是以不减损本金并获得利息收益为主要目的。
二、外在表现形式不同。
股权投资系以获得实际股权权益为目的,根据公司章程、股东名称、出资证明以及公司机关相关决议等内部文件可作为判断出资人真实意思表示之依据。因股权投资而投入的资本,通常在公司章程与工商注册证明均记载为入股资本,且投资公司与接纳投资的公司财务账面记载均为投资类科目,如对外长期投资或所有者权益;而且股权投资者也往往会以股东身份主张行使或参与公司经营等。
借贷投资系以获取债权为目的,且一般并无公司章程或工商注册证明文件等来证明股权存在,而往往却有关于债权发生的协议、借据、人证等等,且两方公司财务科目记载亦分别为应收、应付账款,同时债权投资者也往往并不会实质行使股东权利,其所关心的往往也只有还债及相关利息。
隐名股东的股东权确认问题。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合法有效并得到双方认可,同时隐名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并得到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和认可,是确认隐名股东身份的关键。即使隐名股东未参与经营管理,其股东权益也应受法律保护。
夫妻共同股权分割的准则,包括协调与统一原则、男女平等公平分配原则、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以及维持公司资本确定和资本不变的原则。在分割过程中应全面适用法律,保护双方权益,同时要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整体利益。对于隐瞒、隐匿或转移投资财产的行为,应依法处理。
某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协议,包括公司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增资前的股权结构以及增资扩股的具体事项等内容。新股东丙方以现金方式投资,并已经获得甲、乙双方的同意。协议还涉及声明、保证和承诺,以及增资后的注册资本和股权结构。新股东享有法律规定的股东权利,并承
投资分公司无法成为股东、合同欺诈及开设公司需至少两人参与的相关问题。分公司没有独立法律身份,不能参与股权投资;合同欺诈涉及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财;注册公司时需至少两人参与,因为法人不能同时担任监事职务。如有疑问,可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