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案件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类: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前者包括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和非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主要适用侵权法(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者则可适用合同法和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对于任何类型的医疗纠纷,在受理前律师都应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和事实,进行大致的审查,以决定是否符合起诉的条件。
1、是否存在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发生在医患之间,一般以医患双方订立医疗合同为判断基准,实践中医疗合同并不表现为书面的合同文书,而是以挂号单、收费凭证、病历资料等予以表现,医疗合同的内容也很大程度上由医疗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等规定,即默示条款,当然也不排除双方就诊疗事项有特别约定。
是否存在医患关系的审查一般比较容易,实践中的难点是如何判断医师的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如患者通过熟人关系未经挂号私自找医师看病,结果发生医疗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和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医疗合同关系呢? 如果说医生是利用职务之便,甚至盗用医院的场地、器械及药品为熟人谋取利益,或者利用职务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属于个人行为,医院无关。但如果医务人员对于本院收治或门诊就诊的“有关系”患者,给予特殊的照顾或优惠,如不挂号、不排队、不收费等,这属于医务人员在完成从业机构交给的工作任务中的违规操作,发生争议要按医疗纠纷对待。
2、是否发生人身损害结果
人身损害结果是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遭受不良损害结果,如疾病恶化、残疾、死亡等。代理律师应当审查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患者发生了具体的损害结果,如无损害则不存在责任问题。如果医疗尚未终结,损害结果尚不能确定,可以保留诉权,待损害结果可以量化的时候再进行诉讼或追加。
3、对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的审查
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的判断十分复杂,也直接涉及医学专业问题,除非是十分明显的过失,否则很难直接作出判断。律师可通过查询文献、专家咨询等途径大致作出判断,如果明显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应慎重考虑代理问题。
4、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与其他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相同,对该问题后文进行专门阐述。
农村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纠纷的受理与管辖问题。这类纠纷属于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或人民法院受理。管辖方面,除法律明确规定外,当事人可协议选择管辖法院。同时,当事人应在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期间内如有主张权利等行为会导致诉讼时效中
劳动争议案件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期限、仲裁申请主体不适格的处理、重新裁决、增加诉讼请求的处理、管辖以及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时的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劳动争议包括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形成劳动关系后的纠纷等。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
中国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从立案审查制转变为立案登记制,并强调形式审查的重要性。为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对于满足形式要件的案件应予以立案,同时废除不合法律的立案“土政策”。对于一次性立案未成功的当事人,提供救济和帮助。面对可能的案件增量,通过制裁违
根据诉讼费缴纳办法规定的交纳标准,具体详述了案件受理费的交纳标准按照财产案件的金额或价额进行分段累计交纳的具体比例,并阐述了诉讼费用的最终承担人是败诉的当事人。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追讨欠款的合法方式之一——和解法,即通过和解方式解决债权债务纠纷的具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