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因工伤残医疗终结后,在确定其残废等级时,如职工本人有几项不同残废等级的,按重者定级;有两项以上(含两项)同级的,高定一级。
对因工残废的职工(包括全残退休人员)进行必要的康复情况或残废程度变化的检查,所需的检查费用由社会保险机构负担。经检查后残废等级提高的,享受相应等级的待遇,其一次性残废补偿金,按新等级标准,以市统计局公布的上年度本市、县(市)属职工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由社会保险机构补发差额。
达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条件的,给予办理退休,享受残废退休待遇。残废退休金按因工负伤前本人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若因工负伤前本人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本市、县(市)属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同年度本市、县(市)属职工月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若高于同年度本市、县(市)属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最高以同年度本市、县(市)属职工月平均工资200%为限,超过200%的部分不作为计发基数。
因工残废被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由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其残废等级按本人因工负伤时上年度本市、县(市)属职工月平均工资额为基数的一定比例发给残废退休金至死亡为止。
一次性残废补偿金(伤残补助金):以职工受伤前上年度本市(县级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评定的残废等级发给。标准为:一级残废发24个月,二级发22个月,三级发20个月,四级发18个月,五级发16个月,六级发14个月,七级发12个月,八级发10个月,九级发8个月,十级发6个月。
一次性工伤补偿金:本市留有轻度残疾(即八、九、十级残疾)的合同制职工和临时工,在劳动合同期满被辞退时,按职工受伤前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一次性发给工伤补偿金,八级残疾发10个月,九级发8个月,十级发6个月。资金由市社会保险机构和用人单位各负担50%。
非本市、县级市城镇常住户口的职工,因工受伤医疗终结后评定为五、六、七级残废;用人单位破产、关闭或确实无法安排工作,在其劳动合同期满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人提出辞职的也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发给一次性工伤补偿金,标准是职工受伤前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分别计发十七、十六、十五年的金额一次性给职工本人。经费由社会保险机构和单位各负担50%,破产、关闭的企业在清产维护费中列支。
确有特殊困难要求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回原籍异地安置的工伤职工,可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合约,按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发10年的残疾退休金,终结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
因疾病辞职是否能获得补偿金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主动因身体原因辞职的劳动者一般无法获得补偿金。但如果是工伤引起的伤残,劳动者可以享受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在内的特殊待遇。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程序
工伤补偿办法中的工伤补偿标准,根据员工所受伤害的等级,工伤补偿标准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具体的补偿标准包括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伤残等级越高,获得的补偿越多。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案件。原告因工作受伤后,向被告提出了多项赔偿请求,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原告在被告公司工作期间发生了工伤事故,经过治疗和伤残鉴定后,因赔偿问题与被告无法达成一致,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山西省工伤保险条例对于不同伤残等级职工的待遇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的伤残津贴,如果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五级和六级伤残职工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也享受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七级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