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办法》规定,支付账户分为Ⅰ类和Ⅱ类两种。Ⅰ类支付账户仅通过一个外部渠道开立,其账户余额可用于消费和转账,但限额仅有1000元。而成为Ⅱ类支付账户需要通过至少三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
从目前微信认证的情况来看,一般用户只能通过银行卡和手机号两种验证方式,因此仅能归类为Ⅰ类支付账户。根据新规,自账户开立起,Ⅰ类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累计不得超过1000元。
根据新规,用户仍可通过微信收发红包,但使用“微信零钱”发红包的金额累计不能超过1000元。如果用户想继续使用零钱发红包,需要额外追加身份验证,成为Ⅱ类或Ⅲ类账户。
需要注意的是,《办法》规定将在2016年7月1日起实施,因此今年春节发红包暂时无需按照新规执行。
新规对于快捷支付的影响也受到网友们的关注。央行在解读中表示,快捷支付仍可正常使用。根据《办法》规定,快捷支付开通时,银行和支付机构必须都取得客户授权,才能扣除客户银行卡上的资金。在交易操作上,并未出现复杂性,用户只需通过商业银行或支付机构的验证即可完成支付。
玩微信“抢红包”游戏起纠纷,两个朋友竟然翻脸成仇,互相邀约朋友斗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两好友因微信抢红包翻脸打架,打架斗殴怎么处罚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近日,宜宾市筠连县公安局筠连镇派出所查处一起聚众斗殴案,抓获10名斗殴青年,其中4人被依法行政拘留,6名未成年人被口头教育后责令家长带回。经民警了解,本次斗殴是由于李某和周某起纠纷而酿成的。
最新发布的网络支付新规要求网络账户实名制,这是否会影响微信红包的使用呢?未绑定银行卡的微信用户仍然可以发送红包,但是当累计发红包金额超过1000元后,再次发送红包就需要追加身份认证。新规特别新增了一类支付账户,只需要通过一个外部渠道开立的Ⅰ类支付账户
被人骗了微信红包可以报警追回,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
微信骗红包,如果有诈骗性质的,并且诈骗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犯罪嫌疑人会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