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从事非法活动或对工作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职务是一个内涵丰富、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包括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等。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了解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需要了解一般犯罪的构成要件。在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1) 职务犯罪的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 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状态。
(3) 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 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根据修订后的刑法规定,职务犯罪分为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在刑法第八章中共有十五个条文,涵盖了十二个罪名,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财物罪。
渎职罪在刑法第九章中共有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职务犯罪与严重违纪的定义以及玩忽职守罪的具体规定。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等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公务活动规章规范的行为,应予以刑事处罚。玩忽职守罪具体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渎职犯罪与受贿罪数罪并罚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妨害公务罪与殴打他人的区别。文章介绍了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情形,包括以暴力或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以及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执行任务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关于公司和其他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的法律规定。其中涉及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资金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时挪用国有资金也构成犯罪,应按照刑法进行定罪处罚。若案发后未退还资金,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