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众筹 > 股权众筹谨防的五个陷阱

股权众筹谨防的五个陷阱

时间:2024-10-28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636
随着股权众筹发展趋势不断上升,也日渐呈现出一些弊端。给一些不法分子可趁之机,人们更加渴望政府能对股权众筹方面能给予认可并加以管控和规范。那么,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在股权众筹谨防的五个陷阱。

股权众筹的法律陷阱

陷阱一:股东身份没有直接体现

在股权众筹中,股东的身份往往无法直接体现。对于委托持股模式,众筹股东的名字不会在工商登记里显示,只会显示实名股东的名字。虽然法律承认委托持股的合法性,但仍需证明众筹股东有委托过实名股东。如果没有书面文件或其他证据证明委托关系,公司和实名股东可能否认众筹股东的身份,导致众筹股东难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

对于持股平台模式,众筹股东与公司之间隔了一个持股平台,公司股东名册只有持股平台,没有众筹股东。因此,众筹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非常间接,身份也相对隐晦,对公司几乎无法产生直接的影响。

陷阱二:股东无法参与公司经营

在许多众筹项目中,虽然众筹股东是公司股东,但几乎无法行使股东的权利,很少能亲自参加股东会、参与股东会表决和投票。

对公司而言,若每次股东会都有大量人参加,将对协调和决策造成困难。组织参加股东会的人数众多非常艰难;在召集股东会前,确定讨论的议题和问题也因人多嘴杂难以达成共识;即使成功组织股东会,由于众口难调,过半数通过任何表决都会困难重重。因此,让众筹股东参与决策会严重削弱公司的决策效率。

然而,若不尊重众筹股东的参与决策权,其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若公司收了股东的钱,却不为公司办事、不好好经营,或者挪用公司资产,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因此,众筹股东至少要保证自己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有知情权,公司也应当有完善的信息披露、法律和审计等第三方监督机制。同时,在必要时,众筹股东也最好拥有提议乃至表决罢免公司负责人的权利。

陷阱三:股东无法决定是否分红

众筹股东参与股权众筹往往是看中公司的盈利能力。然而,公司法并未规定公司有税后可分配利润就必须分红。利润分配方案需经股东会表决通过后,才会根据该方案向股东分配红利。若股东会未表决通过,或者干脆不审议此议题,即使公司账上有大量税后利润,众筹股东也无法获得分红。公司可轻易以“税后利润用于公司长期发展再投资”为由,将众筹股东排除在外。若法律未规定强制分红,众筹股东最好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强制分红条款,即若有税后可分配利润,每年必须在指定日期向众筹股东分配。

陷阱四:入股方式随意化

在现实的股权众筹中,发起人与众筹股东之间常存在亲朋好友关系,操作往往不规范。有时候,只是朋友说要股权众筹,项目、公司和文件都未见,众筹款项就打到发起人个人银行账号。这笔款项的性质无法明确。法律上可理解为实物众筹,即发起人计划开发智能硬件,众筹款项并非获得公司股份,而是预付货款,发起人只需提供产品给众筹股东即可。也可理解为借款,众筹投资人将钱借给发起人,发起人到时候还钱并加上利息,但众筹投资人并非公司股东,无法分享公司估值、股权和分红。

陷阱五:将自己当作风险投资人

股权众筹旨在降低投资门槛,因此绝大多数众筹股东为普通老百姓。普通人参与股权众筹时,不应将自己当作风险投资人。最好选择传统行业,收益可逾期、持续且稳定,而不追求高风险和高回报。在此前提下,认真考察投资项目,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或地域范围进行投资。同时,借鉴风险投资人的投资原则,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众筹发起人或拥有完善保障机制的众筹平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性众筹的法律问题

    投资性众筹面临的多种法律问题。首先涉及可能触及刑法的金融犯罪行为,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等。其次,行政与民事法律风险也不可忽视,包括证券类行政违法等行政犯罪以及合同违约纠纷等民事法律问题。此外,众筹项目本身存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风险,以及知识

  • 众筹的法律监管方式

    众筹的法律监管方式,重点涉及股权众筹的法律监管内容。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规定了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公开发行证券的相关内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十部委意见明确了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的监管责任,证监会也发布了专项检查通知进行监管。此外,国务院

  • 不同众筹模式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不同众筹模式如何规避法律风险。众筹平台需遵守法律红线,避免触碰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集资诈骗等刑事和行政法律风险。具体做法包括严格审查项目发布信息、监管募集资金、遵守中介定位等。同时,为规避民事法律风险,众筹平台应设立规则并与参与者签署完整协议,明确各

  • 股权众筹将以小微企业为市场主体

    股权众筹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发展。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股权众筹被明确定义,其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融资活动须通过中介机构平台进行。融资方需向投资人披露关键信息,而投资者应具备风险承受能力。股权众筹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作用,为创新

  • 刑事法律
  • 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应遵守主要规则
  • 股权众筹融资的法律分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