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江西省遂川县人民法院一审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张焕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法院审理查明,2002年4月26日,山东省蒙阴县司机张焕运驾驶大货车与1辆大客车相剐,又与3辆摩托车相撞,最后又撞在另1辆大货车车尾,结果造成6车损坏、2人当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肇事后,张焕运弃车逃逸。经交警部门认定,张焕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2006年11月,张焕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焕运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鉴于张焕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系自首,依法可从轻处罚,且在案发后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可酌情从轻处罚。同时,张焕运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对其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依法可以宣告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刑事处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刑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行为人在不明知肇事情况的情况下继续驾驶车辆的行为界定。
停车场刮蹭逃逸的后果,指出其可能构成肇事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等特定行为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三种主要观点:“罪后表现说”、“独立行为说”和“分别情况说”,每种观点对逃逸行为的定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
交通运输安全中的犯罪问题。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犯罪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单位主管人员等。犯罪主观方面属于过失,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不同刑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