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是某公司的员工,从事产品加工工作。公司根据工作量计算工资待遇,按照产品加工量发放工资。在合同履行期间,由于产品订单不均匀,生产任务时紧时松,导致工作量安排不足或需要员工加班。高某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但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公司表示根据计件工资制度,工资已经根据工作量多少计算,不再支付加班工资。高某不满意公司的回应,多次要求支付加班工资未果,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引发双方争执。
高某认为,在合同期间经常超时工作,根据劳动法规定,应该支付加班费。由于公司从未支付过加班费,现在解除合同,公司应结算支付工作期间的加班工资。
公司认为,高某的工作岗位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不适用计时工资制度。因此,高某要求计算加班时间无依据。高某的工资已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没有依据要求支付加班工资。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高某按计件工资制度领取工资后是否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延时工作的加班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我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根据该规定,计时工资制度适用于按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待遇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在标准工时以外安排劳动者工作,应支付加班工资。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根据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劳动法》第三十七条)。根据1994年劳动部印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基本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不低于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价单价的150%支付工资。
根据以上规定,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单位,在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时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非劳动者自愿延长),超过标准工时制度的延长工作时间,应根据规定调整计件工资单价,将延时工作的加班工资体现在计件工资中。在本案中,虽然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但由于公司安排高某延长工作时间,高某有权要求公司在计件工资基础上支付延长工时工作的工资增加额。公司应按照标准工时制度的延长工时工资支付规定调整计件工资标准,并支付高某延长工时期间的工资差额。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
能准确计量产品数量;计件工资具有直接无限计件工资、有限计件工资、累进计件工资、超额计件工资等多种。计件单价,指实行计件工资制时,企业为职工完成的每件合格产品 规定的工资支付标准。计件单价是根据工作物等级、相应的计时工资标准和劳动定额计算出来得,是支付计件工资的主要依据。所以计件单价是否科学合理,主要取决于正确确定工作物等级和劳动定额。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该补偿以劳动者被辞退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准,包括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凝固劳动支付的工资,主要有计件工资制和佣金制等形式。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