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减刑 > 贪污罪犯的心理特征

贪污罪犯的心理特征

时间:2023-08-29 浏览:6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7515

心理状态与贪污贿赂犯罪

一、贪污贿赂犯罪人在犯罪预备阶段的心理状态

贪污贿赂犯罪人在犯罪预备阶段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他们既有想要实施犯罪的欲望,又担心受到惩罚。他们不作案会无法满足金钱物质欲望,但作案又可能导致法律制裁。在这个阶段,贪污贿赂犯罪人会表现出矛盾、投机和掩饰的心理。

1. 矛盾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在实施犯罪之前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方面,他们强烈渴望非法占有财物,这种欲望成为他们的首要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清楚自己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这种矛盾心理在许多贪污贿赂犯罪人身上得到体现。

2. 投机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通常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职务或身份,选择隐蔽且不易被发现的机会进行犯罪活动。这种投机心理在贪污公款进行股票交易或期货交易的案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 掩饰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在决定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会精心选择犯罪方法和地点,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掩饰心理是他们常见的心理状态,通过伪装自己来防止被怀疑。

二、贪污贿赂犯罪人在犯罪实施阶段的心理状态

在犯罪实施阶段,贪污贿赂犯罪人以积极的方式追求犯罪目的的实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犯罪预备阶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侥幸心理、冒险心理和紧张心理。

1. 侥幸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明知自己可能会受到惩处,却试图蒙混过关。他们认为只要不开口,就没有证据可以定罪。这种侥幸心理对贪污贿赂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2. 冒险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愿意冒着被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的风险进行犯罪行为。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智力和惟利是图的习性,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充满自信。

3. 紧张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实施犯罪的情境中,他们越理智越能意识到行为后果的严重性,从而产生紧张的心理状态。

三、贪污贿赂犯罪人在犯罪终结阶段的心理状态

贪污贿赂犯罪人在犯罪终结阶段面临被揭露和受到法律制裁的可能,心理状态更为复杂。他们会经历恐惧心理、逃避心理、满足心理和贪得无厌心理恶性循环。

1. 恐惧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在作案后的恐惧心理往往比作案时更加强烈。他们担心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担心犯罪行为被揭露,给自己的名誉、地位和家庭带来严重危害。

2. 逃避心理

在犯罪终结阶段,贪污贿赂犯罪人会努力回忆作案时的每一个细节,寻找可能出现的疏忽和遗漏,并积极伪装自己,以防止被怀疑。他们还会为自己编织保护网,以备万一。

3. 满足心理

每一次作案成功都会使贪污贿赂犯罪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满足心理会强化犯罪心理,使其犯罪动力更加坚定。

4. 贪得无厌心理恶性循环

贪污贿赂犯罪人的贪婪心理会随着犯罪的成功而不断增强,他们对物质财富的贪得无厌越来越强。这种心理循环会导致犯罪人不断犯罪,胆子越来越大。

四、侦查阶段贪污贿赂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在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阶段,犯罪人面临被拘留、逮捕和刑事处罚的后果。他们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既有抗拒心理,又有戒备心理、抗衡相持心理和动摇反复心理。

1. 抗拒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在侦查阶段通常不愿轻易交代自己的罪行,他们认为自己的犯罪手段隐蔽,反侦查措施完整,不会被侦查机关发现。他们可能采取转移赃物、毁灭证据等手段来阻碍侦查工作。

2. 戒备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对司法机关的工作持有戒备心理,他们会小心回答侦查人员的讯问,试图从中了解和掌握侦查人员的意图,以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回答。

3. 抗衡相持心理

贪污贿赂犯罪人在侦查阶段会采取狡辩、抵赖、推托和否认等方式进行防御,与侦查人员进行持久的心理较量。

五、供述事实后贪污贿赂犯罪人的翻供心理状态

在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过程中,贪污贿赂犯罪人可能会供述一部分或全部犯罪事实。但他们在思考后果时可能会产生翻供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坦白交代后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时。

如果办案不慎,证据不够充分,或者在审讯中考虑不周密,贪污贿赂犯罪人有可能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翻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 重构减刑、假释的提请程序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

  • 防卫过当杀了人会判死刑吗

    防卫过当是否会导致死刑判决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权益而采取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则指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一般不会判

  • 犯罪构成的具体标准有哪些

    犯罪构成的具体标准,包括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和主体。其中详细阐述了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东西,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的内容,主观方面是罪犯的心理状态,主体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人。犯罪构成特征包含四大要素的统一,对定罪、判刑、刑事责任承担依据等具有重大意

  • 犯罪构成是什么的标准
  • 精神病患者是否适用危害公共安全罪
  • 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刑事责任解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