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名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其他证件包括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收取财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劳动部发布的《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3条的规定,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被再次聘用时,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但与劳动合同应有所差别,如双方发生纠纷,其性质亦应按雇佣关系处理,而不能按劳动合同关系进行处理。在书面协议内,应明确聘用期限内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保待遇等权利和义务。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也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贷币支付。所以,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方式支付。用人单位在一般情况下,应当用人民币支付劳动者工资,特定用人单位(主要指外资企业)可以用外币支付。除法律规定或集体合同规定的情况外,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
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由劳动保障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使用不满16周岁的童工,由劳动保障部门按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的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的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责令不改,逾期仍不将童工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从责令限期之日起,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0000元罚款的标准处罚,并由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3)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禁止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中有下列行为:(1)提供虚假招聘信息;(2)违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和无合法证件的人员;(3)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等费用;(4)向被录用人员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等费用或者扣押被录用人的居民身份证、学历证明等证件。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劳动者造成损害时的赔偿责任,并明确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赔偿争议的处理程序。该条规定了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保障监察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它们在解决劳动保障问题时的不同法律制度。根据
劳动者在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时,也可以向劳动保障行
社会保险的诉讼时效一般是2年内。“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以当场处理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投诉是指劳动者就自己合法权益受到违法行为侵害,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诉,要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