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一:电商App染毒最多
据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普及,手机用户针对手机网银类、第三方支付类、电商类、团购类、理财类这五大手机购物支付类APP的下载量在迅猛增长。其中,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共有364款,其下载量占全部软件下载量的30.38%。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统计,在五大类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中,共有320款软件被植入恶意病毒代码。其中,电商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占39.69%,位居第一。其次是理财类APP和第三方支付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比例分别占27.19%、13.44%,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团购类、银行类、航空类APP染毒占比分别为11.25%、7.19%、1.25%。
威胁二:超6成手机支付病毒会联网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对截获到的82805个手机支付类病毒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国内率先发布了手机支付病毒的13大特征,其中最大特征是表现为静默联网、删除短信、发送短信、读短信、开机自启动。其中,静默联网比例高达61.09%、位居第一,静默删除短信、静默发送短信、开机自启动、读短信的病毒行为分别占比37.3%与36.51%、30.1%、19.74%。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第四、第五。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表示,“静默联网”会导致手机用户资费消耗,同时病毒还会通过联网功能将用户手机上的隐私信息,包括手机网银、支付相关账号密码等内容上传至指定位置,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风险。
威胁三:二维码成支付病毒传播关键渠道
了解手机支付病毒的传播渠道,对于用户防范病毒至关重要。报告显示,手机支付类病毒除了通过二次打包到手机网购、支付等五大类应用,散布在一些电子市场、手机论坛传播外,二维码已经成为手机支付病毒传播的关键渠道,此类案件也发生过多次。
央-视315晚会报道,用户在网购的时候,扫了卖家发来的二维码,然后手机就被安装了“网银神偷”病毒,“网银神偷”可窃取用户身份证号以及手机验证码,最终把支付宝、余额宝中的钱转走,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进行。同样的案件屡屡发生,3月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称,湖北武汉一网购用户在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其余额宝中的4万元被迅速转走。
据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介绍,一些诈骗分子通过淘宝卖家身份,欺骗用户扫描二维码获得折扣,在用户扫描二维码之后便将手机支付病毒安装到用户手机中,然后病毒通过监控用户手机短信,获取手机支付短信验证码,然后窃取用户资金。
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法律也适用于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情况。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非法集资行为会造成社会危害并希望其发生。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涉及大量人数
非法集资的数额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个人和单位,分别给出了具体的非法集资数额标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非法集资的量刑准则,指出不同犯罪类型的量刑有所不同,并受到案件具体金额、牵涉人员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探讨了动员员工以业主名义购买信托产品是否
学校收取的非法集资款被纪检部门收缴后的处理流程。纪检部门将进行审查与清理,并依法追究所有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包括学校领导和财务负责人等。同时,纪检部门还需妥善保管和处理已收缴的非法集资款项,确保资金不流失或滥用。对于非法集资行为,单位犯罪应认定违法所
非法集资参与人是否都会被找到的问题,指出警察叔叔只会抓那些达到逮捕标准的人,同时介绍了非法集资的罪名和报警立案的条件。文章强调,个人或单位集资诈骗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法律的制裁,而非法集资行为主要涉及到四个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