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中存在着一定的追究时效,即在一定时间内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那么行政机关将不能再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然而,如果违法行为对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或金融安全造成了危害后果,那么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将延长到五年。
上述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制定的。根据该法律条款,如果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可以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并且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然,如果其他法律对行政处罚有另外的规定,那么按照该法律的规定执行。
七年前案件是否可以翻案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是否可翻案取决于是否超过追诉时效。若案件已立案或符合特定情形,则不受追诉时效限制。此外,《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条件。
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方法,包括从犯罪之日和犯罪终了之日开始计算的方式。文章还阐述了追诉时效的终点、延长和中断问题。对于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等特殊情况,追诉期限不受限制。若在前罪的追诉期间再次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会中断,并从后罪成立之日重新计算
刑法中的追诉时效规定。根据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追诉时效期限分为不同情况,包括五年、十年、十五年和二十年。对于同一种犯罪行为的不同情况,应根据与罪行最相符的最高刑来确定追诉时效。超过二十年后若仍认为有必要追究刑责,需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
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的追诉时效问题。专家指出,发现的性侵案件仅是冰山一角,很多孩子不了解性侵或受到恐吓而不愿告诉家长。理论上犯罪行为应终身追究,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困难,如证据灭失和社会秩序混乱。我国法律涉及刑事追诉时效和民事求偿时效,具体时效根据法定最高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