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消协一则“无理由退货只是美丽谎言”的消费警示,让人们对商家的“信誓旦旦”多了几分顾忌。“无理由退货”遭遇尴尬,商家固然有责任,但消费者也该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把 ‘无理由退货'这柄尚方宝剑舞过了头?”
新世界商城向记者介绍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一位顾客怒气冲冲地要求退换皮鞋,理由是鞋底开裂。工作人员一看,发现鞋底满是钉子印,原来这位从事建筑行业的顾客经常穿着新皮鞋跑工地。工作人员解释说,皮鞋是袋鼠皮制成的,穿着舒适但不耐磨,鞋底开裂是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但顾客执意认为“无理由退货”就应该什么都能退。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消费者故意在降价的时候购买大量打折服装,等促销结束后却要求我们按正价退货”、“顾客买了数万元的貂皮大衣,只为参加一次盛大宴会,风头出足后就马上要求退货。”面对这些恶意退货,一味苛求商家非得“无理由退货”,显然不公平。
首先,“无理由退货”不等于“质量三包”,不属于法定义务。尽管商家承诺“当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对感到不满意、不合适、不喜欢的商品进行退换时,不需要作出任何解释”,但如果发生明显的恶意退货行为,商家也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无理由退货”也不等于“无条件退货”。就我国的现实而言,对于香烟、酒、食品、化妆品、感光材料、音像制品、激光唱片等特殊商品,根据国家规定如没有质量问题一般不作退换。同样,有污有损、影响二次销售的商品也不能退换,这主要是为了保护下一个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就上海而言,只有“上门推销”是唯一一种经法律规定可以实现无理由退货的商业形态。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规定,“经营者上门推销的商品,消费者可以在买受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回商品,不需要说明理由,但商品的保质期短于七日的除外。商品不污不损的,退回商品时消费者不承担任何费用。”
“无理由退货”要推行下去的关键是双向“诚信”。消费者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设身处地地为商家想想,告别不理性、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如果真的到了所有商家都不敢拍胸脯保证“无理由退货” 的时候,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自己。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商品三包期限在换货后是否重新计算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关于换货、退货、修理的相关规定。对于在三包期限内的产品,如果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有权选择换货或修理,并且换货后三包期限会重新开始计算。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实施三包的部
关于鞋子的三包期问题以及产品维修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在三包期内,商家需负责修理、更换或退货,并赔偿消费者损失。虽然三包期已过,商家仍有权对产品进行维修并要求消费者支付维修费用。文章还详细说明
手机屏损坏后的三包权益保障问题,依据《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可要求修理或换屏,人为原因则无法享受三包。同时,如商家欺诈销售,如以翻新机冒充新机,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