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因为父母离婚而消失。即使在离婚后,子女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仍然享有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未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原则是由母亲直接抚养。这是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母亲通常具有更好的照顾和抚养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于已经满两周岁但未满八周岁的子女,如果父母在抚养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人民法院将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做出判决。然而,如果一方存在家暴行为,法院很可能会将抚养权判给没有家暴行为的另一方,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于已经满八周岁的子女,法律要求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因此,在离婚后,如果子女表达了与某一方生活的意愿,法院会倾向于将抚养权判给愿意与之生活的一方。这是为了尊重子女的自主权和个人意愿。
总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法院将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并在家暴情况下倾向于将抚养权判给没有家暴行为的一方,以保护孩子的利益。
家暴起诉离婚中的证据收集与认定问题。受害者在面临家暴时应拍摄受伤照片、保存医院证明和伤情鉴定报告,并让邻居或居委会的人提供证言。遭遇家暴时应及时报警,多次报警以收集更多证据。遭遇家庭暴力可采取请求调解、劝阻或报警等措施,法院在必要时可判决离婚并要求赔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在离婚后因家暴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登记后一年内提出,并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一些原则,如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或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中国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问题。根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受害者有权要求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提起家庭暴力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包括暴力行为的主观意识、形式、程度等要素,以及在某些情
家暴离婚时的财产分割问题。在离婚过程中,应遵循双方协商、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给予补偿以及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来处理财产分割。对于家暴行为导致的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获得更多的财产份额,并在财产分割时得到适当照顾。同时,过错方应向无过错方支付民事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