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在案件受理后一审裁判作出之前提出撤诉申请,该申请应当真实反映原告的意思,并且必须经过法院的准许。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有可能向原告承诺改变具体行政行为,以促使原告撤诉。为了避免被告在原告撤诉后不履行承诺的情况发生,法院在审查时应当注意这种现象。
如果经过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虽到庭但未经法庭同意而中途退庭,法院将视为申请撤诉。
法院裁定撤诉问题与当事人自由处分其诉权原则相关。当事人自由处分诉权的基础是自愿的。然而,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常常以各种方式对原告施加压力,为保障当事人自由处分诉权,法院应当进行审查。
行政诉讼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行政争议,更在于体现司法审查的意义,约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时,原告撤诉可能导致违法行政行为逃脱法律制裁,或者原告与被告达成私下协议而撤诉,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法院有责任对此进行审查。
关于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和实践效果,可以参考何海波在《中外法学》2001年第2期中的论文《行政诉讼撤诉考》。
以下情况下,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
经过合法传唤后,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到庭后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
原告虽然申请撤诉,但法院不准许,且原告拒不到庭。
原告未申请撤诉,但经过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后,原告仍然拒不到庭,法院认为原告仍需继续参加诉讼。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分为哪两类的问题。一类是行政机关依法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另一类是由行政机关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并由法院执行。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有关行政诉讼法中的内容和法律规定,包括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的一些规定以及对判决、裁定的处理办法等。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刑事民事诉讼模式。平行式模式强调民事诉讼独立性,将其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而附带式模式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其中法国式立法鼓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赔偿救济,而德国的实际操作更接近于美国模式,被害人更倾向于在刑事
申诉的法律意义及其在房屋权属登记中的应用。市房管局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需遵守法律,履行审查职责。案例分析中,董某隐瞒一审判决内容与耿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导致市房管局错误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房产证是法律凭证,当事人可通过行政诉讼撤销违法颁发的房产证,保护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