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孩子抚养费能否由双方自由约定?
肖甲系肖某与高某的婚生子,肖某与高某经调解离婚,双方约定:肖甲由高某抚养,肖某每月给付300元抚养费;肖甲高中的学费由肖某承担2000元,高某承担1500元;大学费用及医药费肖某与高某各承担50%。肖某已按协议约定履行完肖甲读高中的费用。肖甲于2004年7月考入软件信息技术学院,在该校就读四年需要学费共计82900元,肖某应负担41450元。现肖某已支付了3000元,尚须支付学费38450元。
原告诉称,被告与其母亲离婚时,双方协议被告负担其大学费用的一半。
原告自2004年入学至毕业四年需要学费共计82900元,被告应负担41450元,但被告只支付了3000元便拒绝支付,现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其四年学费38450元。
被告辩称,其对原告四年所需要学费的数额没有异议,但被告现在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支付原告过高盼学费。原告已满18岁,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可通过贷款、奖学金等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肖某给付原告肖甲教育费38450元。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检寨院对上述判决提出抗诉。
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法院再审认为,诲某与高某离婚时,对婚生子肖甲大学期间教育费用的负担方法达成了书面协议,该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当事人对此不持异议,应受协议内容的约束。根据协议内容,肖某应无条件负担肖甲大学学费的一半,但肖某没有负担肖甲大学学费的法定义务,故肖某与肖甲之间实际上存在赠与关系。由于肖某与肖甲为父子关系,因此,该赠与又具有道德义务性质。《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因此,肖甲有权利根据协议内容,要求肖某给付其大学学费的一半。二审法院判决维持原审判决。
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是否构成违约行为,并承担违约责任,应当依照赠与目的和赠与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来区分。依照《合同法》的规定,一般的赠与合同,赠与人在转移赠与财产的权利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因而对这类赠与合同,赠与人不给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也就不能请求赠与人给付赠与的财产,赠与人不承担违约责任。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因其不得任意撤销,在赠与人迟延履行或者不履行给付赠与财产的义务时,即为违约行为,赠与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受赠入可以请求赠与人给付赠与的财产,赠与人仍不为给付的,受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履行赠与义务。
由于赠与合同为单务合同,仅由赠与人单方承担义务,当赠与人不履行交付赠与财产的义务时,其责任也应当有所限制,而不像一般双务合同那样,在履行给付义务时还应当支付迟延利息或者赔偿其他损失。《合同法》规定的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即不包括迟延利息和其他损害赔偿,而仅限于赠与财产本身。
关于离婚后净身出户是否还需要支付孩子抚养费的问题。律师指出,即使离婚时一方净身出户,如果没有明确约定用财产充抵抚养费,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但如果已明确约定财产用于冲抵抚养费且没有发生法定事由,则不需要另行支付。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必要时可以向父母提出合
原告与被告之间的非婚生父女关系及其争议。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支付抚养费、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并承担相关诉讼费用。被告与原告母亲存在亲密关系,导致原告出生,但自出生以来一直由母亲抚养,被告未履行抚养义务。因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争议,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
继承法中的均等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遗产分配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均等分得遗产,但生活有特殊困难或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可考虑多分或少分。小王的大哥因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应获得更多遗产份额;而小王尽主要扶养义务并共同生活,亦可获得更多份
妹妹离婚案件中引发的争议和纠纷。案件背景为妹妹和妹夫离婚后,孩子被判给妹妹,但抚养费问题引发上诉。期间发生偷走孩子和争执伤人事件。经过二审,孩子仍判给妹妹,但外公纠缠公安局法制科要求处理当事人。解决方案包括调解和诉讼,可起诉他侵犯监护权。相关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