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就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然而,如果违法行为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或金融安全,并且存在危害后果,上述追诉时效期限将延长至五年。
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如果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发现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已经被修改或废止,并且新的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那么应当适用新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刑法的追诉时效期限是以所犯罪行的法定最高刑计算。此罪的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追诉时效应为五年。再如对同一种犯罪规定在不同的条款中,其量刑幅度应按其与其罪行最相符的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期限为二年,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则不再予以追究。至于其他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则以该特别规定所确定的期限为准。关于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一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