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老人并不仅仅是儿子的义务,而是所有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赡养人包括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根据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也有赡养的义务。他们需要承担赡养已经死亡的子女或者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责任。
这一扩大赡养义务的范围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生活困境。因此,扩大赡养义务的范围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总之,赡养义务不仅仅限于子女,也包括孙子女和外孙子女。这一扩大范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特别是那些已经失去子女支持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一赡养义务的扩大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一种重要举措。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一份分家协议书范本的具体内容。该协议涉及夫妻二人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明确了一处房产的归属。协议中还提到了其他子女的意见、赡养义务、变更登记手续以及协议生效和存储的相关事项。
中国法律中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的问题。文章指出,基于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能断绝,但基于收养关系的则可以断绝。法律还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对于离婚后抚养义务的理解,文章提到确立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和义务的原则
证明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类型和法律规定。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等,而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法院会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工作。